不過朱標仔細想想,也不覺得太過意外。

多出來的人並不算到一個特別離譜的地步,有如此多的人符合要求,這對大明來說是好事啊!

這意味著朝廷有更多的人可以使喚。

老朱則是將一份寫滿人名的紙張遞到朱標手裡,“看看,這份名單排列的順序是按照考核出來的分數從高到低排列的。”

朱標也是接過來大致掃了一眼,這其中一些人,的確是十分出色,尤其是排在前面的幾位,很多模組都已經達到了近乎滿分的程度。

中華之地,果真是能人輩出啊!

不過朱標也清楚,造成如此局面,實際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元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廢止了科舉。

再加上連年不斷的戰亂,一眼望不到頭的災荒。

導致了很多讀書人開始自發的尋求門路,擇尋明主效忠。

在這方面,李善長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最先李善長就是在學習四書五經這個基礎上開始的。

可是,後來李善長在遭遇失敗之後,立即轉變了研究方向,改為研究法家學說,也就是所謂的刑名之學。

李善長本就天資聰穎,又遇到老朱這等曠世難尋的明主,法家學說旋即在李善長手裡煥發出新春。

富國強兵的方針,在李善長的發揮下,充分得到了貫徹,也為老朱取得天下,發揮了重大作用。

當然,這世間如同李善長這般的人很少,但是,如同李善長這樣的讀書人另謀出路,在元末這個背景下,卻是出奇的多。

這就和元代的種田技術發展一樣,明明大片的土地被圈作草場,牧馬放羊,按道理來說,農業應該早到空前的破壞,技術停滯才對。

但是,如果細看古今,會發現,元代,應該是漢代之後,農業技術取得較大發展的一個時代。

現實的結果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甚至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朱標細看下去,這份名單上寫的僅是人名其中朱標也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比如李進,趙良。

這一次,朱標原先的同窗楊石也考上了!

以楊石這般小小的年紀,能夠考上,雖說有學府的存在功不可沒,可是,小石頭自身花費的精力,下的苦功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想來,楊憲的倒臺,對楊石刺激也是不小。

老朱此刻又是笑呵呵的命人搬來一沓厚厚的簿子過來。

是真的搬,看著那加起來有半個自己高的厚厚的簿子,朱標有些疑惑的看著老朱。

老朱則是一臉自得之色,嘚瑟道:“標兒,都看看,這是咱命毛驤調閱出來的。”

“凡是中榜計程車子,資料全在這裡,其籍貫,家中還有何人,父母年歲多大,做什麼,以及三代之內,還有哪些旁支等等,咱都調查的清清楚楚,記在這裡了。”

朱標聽著,當即就走上去細細的翻閱起來,果然,如老朱所言,此番高中計程車子一應資料,人際關係等等都已經羅列在這裡了。

這才過了多長時間?

滿打滿算這榜單出來的時間也就一天不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向外界公佈。

可是,這調查的結果已經送到了老朱這裡了。

想到這裡,朱標不由得對毛驤認識又加深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