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終,老朱這番妥協和好意,完全不被接受,也因此,老朱這才做出了直接讓北方士子考一場,然後從中擇選進士的操作。

首先第一點,南北榜案發生在什麼時間?是在洪武三十年。

前世的朱標,僅僅是看到這個年份,就已經察覺到了諸多不對。

洪武三十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點?這個時候,再說北方窮苦,戰爭頻仍,不合適吧?

而且,在此之前,都有北方士子上榜,怎麼,老朱執政三十年,北方這經濟是越來越回去了?

如此說法,不就是啪啪打老朱的臉,老朱做了三十年皇帝,北方比過往還要窮困,這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其次,老朱過世的時間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就是南北榜案發生的第二年。

那麼就有理由推測,在洪武三十年的時候,老朱已然是到了遲暮之年,身上散發著沉沉暮氣,來日不多。

這樣的情景,是遮掩不住的。

故而,一些大臣們心中已然對老朱生出了輕視的心思,認為那時候已經快要死的老朱,掌控不住朝局。

而細究南北榜案發生的經過,則更加驗證了朱標的這一猜測。

南北榜案的開始很簡單,就是主考官劉三吾等人錄取的全是南方士子,隨後北方士子看到如此榜單,心中自是不滿,於是聯名上疏,認為科舉存在舞弊,主考官劉三吾偏私南方人。

此時的老朱也沒太將這件事當回事兒,就下令複閱落第試卷,並且明確提出增錄北方人入仕。

當然,在這其中,也是肯定了劉三吾的學術水平,並且表示相信劉三吾是不會做出舞弊這樣的事情的。

如此一來,這件事便算是皆大歡喜的解決了。

可是,總有人愛他麼作死!

老朱組建的十二人閱卷小組,經過快兩個月的複核,告訴老朱,北方士子寫出來的試卷文理不佳,並犯有禁忌之語。

以考生的水平判斷,所錄取的五十一人俱是真才實學,沒有絲毫的問題。

就這個理由,連他麼敷衍都懶得敷衍老朱。

什麼叫文理不佳?什麼叫犯有禁忌之語?

要知道在前世之時,沒有朱標干預的情況下,能夠參加會試計程車子,那都屬於萬里挑一的,經歷了重重嚴苛的選拔,慘烈的淘汰,才最終有了參加會試的資格。

真要是文理不佳,犯有禁忌之語,這還能走到會試這一步?

要知道在會試之前,是鄉試,乃是由皇帝親自任命的欽差大臣主持,如果說這些欽差大臣們錄用計程車子文理不佳,犯有禁忌之語,這不就是直接指責他們徇私舞弊,統統該被調查嗎?

如果說派去的一個欽差大臣犯這樣的錯誤,縱然令人覺得驚奇,但終歸還是在理解範疇以內的。

可是,派到北方去的欽差大臣都犯這種錯誤,這不就是按著老朱的腦袋狂抽?

而且,說這些能夠參加會試的北方士子文理不佳,犯有禁忌之語。實際上就等於在說,皇上,你看北方這些來考試計程車子,都是傻逼,不錄取他們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