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朱標覺得,花費十年的時間,勵精圖治,就可以初步解決。

當然,也只是初步解決,這就和歷代的王朝一樣,每逢大亂之後,必有盛世降臨,而這樣的盛世,不多說別的,吃飽飯肯定是必要的。

可是,這樣的盛世卻並不能一直維繫下去啊!

因此,讓天下的百姓吃飽飯,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難的是長長久久的保持下去。

但飯要一口一口吃,朱標覺得,還是先達到這個目標再說。

當然,這也是今後胡惟庸執政的主要目標。

十年,也就是兩個五年計劃的時間,足夠讓胡惟庸這麼一個能臣去施為了,時間要是再長,估摸著老朱又該動起廢相的心思。

朱標當即在紙上揮毫,大致寫完之後,朱標又再度細看,將其中一些地方進行推敲修改,彌補其中的不足。

良久之後,朱標看著眼前這一份文案,十分滿意。

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草稿,實際推行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畢竟,這也只是一個方向。

而且,這最終行不行,還得老朱點頭。

將手中這份文案放下,朱標又拿起了另外一份文案,這就是此番朱標對於錄取士子安排建議。

朱標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此番能夠錄取計程車子大致在三百人至五百人左右。

現如今,朱標也一直關注著士子的情形,從教授老師反饋以及現場實際情況上來看,大概已經有一百五十人,答題能夠答對七成以上。

如果按照時間繼續推遲下去,那麼到了真正到了大考的時候,五百人達到要求,可能有些勉強,三百人應該是可以的。

而這個數字,已經大大的令朱標感到滿意了。

李善長的種種作為,還是起到效果的。

這以往的朝代科舉錄取的人數,朱標也是做過統計的,這唐代,一般來說,錄用的最多隻有三十人,少的時候,甚至只有幾個。

而到了宋代,人數多了一些,每一屆大概只有一百七十人左右。

而現在,大明首屆恩科保底就有三百人,這已經算是極好的結果了!

這首次就是三百人,那下一次呢?

能夠滿足要求的人,必定是更多,伴隨著時間的推遲,只要朝廷不提高試題的難度,那麼越來越多的人,就能符合要求,被朝廷錄用。

那朝廷有提高試題難度的必要嘛?

在朱標看來是沒有的,因為,這一次恩科被錄用計程車子,朱標並不打算讓他們留在朝廷中央任職,而是不論貧富貴賤,全部都從小吏幹起。

這一方面,是為了他們能夠更加深刻了解民情,此外,便是加深朝廷對於地方的控制。

除此以外,朝廷的種種政策,也是要這些人在地方上推行。

單純靠地方上計程車紳,實在是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