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

老朱心裡很開心,聽聽這話,得國之正莫過於咱,想想也是,這歷史上除了漢高祖劉邦以外,誰能從無到有,做到咱這個地步?

就連漢高祖劉邦,那不也是個亭長出身麼?

老朱分外欣賞的看著朱標,別人說這些話,那叫阿諛奉承,是拍馬屁,可自己兒子說,那感覺就太不一樣了!

老朱心裡是美滋滋的,不過嘴上還是道:“標兒,趙匡胤好歹也是大宋開國之君,這說話,還是要留有一些餘地……”

朱標撇了撇嘴,道:“爹,不是我瞧不起這趙匡胤,實在是這大宋,也就這樣。”

“自石敬瑭反唐自立,將北方的燕雲十六州送出去之後,這趙匡胤可曾將這些舊地收復回來?”

“國土尚未完整,北方仍然遭受胡虜侵擾,這趙匡胤就自廢武功,先將自己麾下得力將領給盡數削減了兵權,其胸襟格局,可見也不是什麼曠世雄主,實在難與秦皇漢武,唐太宗這等蓋世英雄比肩。”

“有宋三百年以來,文運倒是昌盛,可那又如何?廟堂之中,大小奸臣,層出不窮,趙宋皇帝,防範武夫如同防賊一般,結果有宋一代,武道不興,以致於國土淪喪,山河破碎。”

“今日,又有人要爹您來學什麼趙匡胤,難道要我大明重蹈趙宋之覆轍?”

老朱默默點頭。

對朱標這些話他很是讚賞,其實對於劉伯溫說的那些,他是放在心上了,可是,他心中一樣懷著三分提防的心思。

這些話,有些可以信,有些不能信。

“接著說。”

朱標整理了一下思緒道:“劉伯溫說,這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朝代毀在驕兵悍將手裡,我看不盡然。”

“這歷來朝代破滅,無非兩種原因,一是內憂,二是外患。”

“驕兵悍將,的確是其中重要一個原因,但孩兒以為,這廟堂之中的袞袞諸公,才是首要因素。”

“朝中奸臣層出不窮,禍亂朝綱,地方官僚與宗族互相勾結,欺上瞞下,魚肉百姓,國勢如何不衰頹?”

“這劉伯溫還說少了一項,不只是驕兵悍將,還有奸臣惡吏。兩者相合,才能毀掉一個朝代。”

“標兒,真是難得有你這樣一份見解啊!”老朱頗有些感慨。

朱標笑道:“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出去一趟,以往許多書中的知識內容,都讓孩兒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如今新朝尚未建立,可這朝中卻是人心浮動,文臣士子,未必就比武將可靠,其中某些人甚至與元廷眉來眼去,勾勾搭搭,若是眼見著爹您敗亡了,這些人只怕反手就要投靠到元廷那邊去了!”

老朱聽著這話也是笑了!

朱標說的一點都沒錯,的確,如今自己麾下不少的文臣的確暗暗的與元廷勾搭,當然,現在收斂了一些。

因為就在前不久,他將張昶給處死了!算是給了這些人一個警告。

張昶這人,本來是作為元廷使節來接受老朱投降的,結果老朱反悔了,見這人還有一些才幹,就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