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發展資本主義,首要一項,就是要以農業為基石。

這才是一個正常的資本主義發展方式。

就是當農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不需要那麼多人從事農業,也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所有人,這其他產業才能蓬勃發展起來。

當然,在後世之時,一些後起之國,為了追趕進度,自是沒法這般按部就班的進行發展。

最終,只能選擇剪刀差這樣的戰略,先壓榨農業的血汗,進行最原始的資本積累,等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再對農業進行反哺。

只不過,這樣發展起來的國家,隱患很大。

前世之時,朱標就記得很清楚,毛熊在這一塊上就是採用這樣的戰略,這農業就形成了一塊巨大的短板。

包括中國採用這樣的戰略,也是如此,雖是農業大國,但並非農業強國。三農問題,一直是縈繞不去的問題。

當然,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說,並不能說這樣的選擇就是錯的。

有些時候,並非是不想按部就班來發展,可是外部潛在的壓力,並不允許。

而蘇州,在江南大開發之後,自是已然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須知,蘇州的產糧,全盛之時,供給半個天下,亦是毫無問題。

強大的農業,令蘇州的工商業,也是發展的極為迅速,當然,以朱標的眼光來看,還不行。

首先一條,就是將朝廷制定的度量衡法令頒行下去。

這對於商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個市場,若是有著十來種不同的標準,便是大大阻礙著交易的進行,極為不便。

原先度量衡雖說到了這蘇州,便是流於表面,看似頒行了,但實際上,壓根沒深入到裡子裡。

當初王仁為何能夠哄騙王懷安,便是玩了這麼一出花樣。

除此以外,朱標要做的就是維護市場秩序。原先蘇州地面上的流氓、地痞、潑皮一類的,朱標是一點都沒手軟,全都抓起來。

這也算是在蘇州地面上進行了一次掃黑除惡。

除了這些,朱標還頒行了糧食保護,市場價制定等等政策。

這些,自然不是朱標的發明,頂多算是他的改善。實際上,朱標就算改,也沒有太多要改的地方。

一切皆因為,這些東西,李善長已經弄好了啊!

所有的政策幾乎就是現成的一般,以李善長獨到的眼光編纂出來的東西,能有多大的問題?

至少以朱標眼光來看,這些政策,是極為契合實際情況的。

當然,這李善長也不是個神仙,這些政策,實際上在古代早有頒行,而李善長所做的,就是參考之後推陳出新,令其完美符合當今的實際情況。

當初這些好政策,都未曾實際推行,此刻,朱標自是一股腦的拿過來用了。

當然,朱標也不是一味的不管不顧的推行,他也在觀察這些政策推行的具體情況,實際上推行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

若是出現重大的變故,朱標也會第一時間停止。

在這一方面,毛驤給的那支小隊,發揮了極大作用,在緝拿蘇州士紳完成之後,田源便帶著自己麾下的所有人開始從事這項朱標交待的任務。

朱標在推行政策的同時,也在大力提拔當地的一些官吏。

這些新進補充進來的官吏,敢於任事,尤其是在這等忙碌的情況下,每個人更是將自身的才能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