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儘管如今大明的造船水平冠絕天下,可是,若是以後世的角度來看,似乎,就相當的簡陋了!

不過,這船隻的建造,總歸來說,是一個個慢慢來的過程,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現在,大明的船隻建造,仍舊處於一個摸索的階段。

可以說就是在黑暗中前行,一點光亮都沒有,具體走向何方,只怕沒人清楚。

朱標也無奈,對於造船方面的知識,他也不是很懂,就算懂也沒用。

因為就算是後世的那些現代化的理論,能對這個時代造船產生影響,那也是有限。

畢竟,這根本就是兩回事。

要知道,這個時代,船隻還是木製結構,整個船隻,脆薄的很,根本經不起拉,這也就是為何龍江船廠選址在這裡的原因了。

因為這裡與秦淮河和長江勾連,船造好了之後,直接引入長江水進入,就可以令船隻漂浮起來。

除此以外,就是動力問題。

這就更令人無奈了!

目前來說,還是那老幾樣,要麼是人力在下面踩踏板,要麼就是藉助水力和風力行駛。

總的來說,這制約性,相當的大。

不過沒關係,這飯要一口一口吃,只要這造船技術一點點進步,這些技術的壁壘總能突破的。

最為關鍵的是,現如今大明已經站在了世界的頂峰,只要不故步自封,這別人想攔著,只怕也是攔不住。

目前來說,先剿滅倭寇和海匪,掙一些錢再說。

只要有了足夠的資金,這往後,投入船廠的錢,不也就是越來越多嘛?

再說了,這要是單純靠國庫補貼,這就算是把一整年的國家財政收入都搭在上面,還沒什麼效果。

海軍,這是一種長期建設的兵種。

這不僅要投錢,還需要持續性不間斷的投錢,完全就是一個無底洞,多少錢往裡面都不夠搭的。

這後世不是有句話嘛?

叫“三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一百年海軍。”一個真正的大國,要想令自己的艦隊稱霸海上,那至少需要一百年的發展時間。

就包括到了後世現代化的時代,從建國伊始,也是花費了七十多年的時間,才逐漸追趕上了世界海軍的領先水平。

即便如此,與世界第一海軍仍有著一定的差距。

所以,朱標已然設想著,這以後要能夠良性迴圈起來,靠著農民伯伯種地,供養大海船,那完全是勞民傷財,根本就是不可行的。

廖永忠也是看著,他對於別的船型倒是沒有過多的感觸,主要就是戰船,這是她作為水軍統帥的一個下意識的動作。

甭管怎麼說,先給咱看看這戰船又有了什麼改進,這改進之後的戰船,這作戰能力又怎麼樣。

其他的,在廖永忠看來,不過是細枝末節。

朱標和廖永忠分別看著,期間,有些不認識的船型,朱標也是請教廖永忠,對此,朱標也是重新整理了不少認知。

這水上作戰果然是大有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