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他對大明的造船水平還不是很清楚,所以他得先問問。

“你小子問這個幹嘛?”老朱也是好奇起來。

“爹,我是想著這造船的技藝咱大明可不能扔下,這以後用處還多著呢!”朱標不假思索的就回了一句。

“那你說說看。”老朱也是存了考校的心思。

“這第一,就是南京城的拱衛問題,南京毗鄰長江天險,擁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南京城便可立於不敗之地,屆時,有了這一支水軍,便可封鎖長江,敵人一時半刻難以攻過來。”

“當然,目下的話,想來也沒有誰能夠打到這長江的邊上,若真是如此,咱這個大明,倒也算是走到了盡頭。”

“說什麼渾話。”老朱也是沒好氣的罵了一句。

這就打到長江邊上了?

有這個可能嗎?

老朱不覺得,這放眼天下,如今誰有這個能耐?就算是王保保,他如今也不過是苟延殘喘,連自己的那些地盤都保不住,更別提打過來了!

朱標憨憨的笑了笑,道:“爹,您別放在心上,我就那麼隨口一說。”

“這第二,就是水軍轉為海軍,擁有一支強大的水軍,日後不管是剿除海匪還是倭寇,皆是便利不少。”

老朱聽到這裡,忍不住笑了兩聲,道:“說到這裡,咱這裡有幾分摺子標兒你倒是可以看一下。”

老朱起身,從一堆奏章裡面抽出幾份,道:“這海匪和倭寇的問題,不少臣工也進言出主意了,他們不少人都認為實施禁海乃最為穩妥之策。”

“禁海?”朱標當即細看起來這些奏章。

說起來,這禁海,未嘗不是對付海匪和倭寇的一道利策。

其實說透一點,就是堅壁清野。海匪和倭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可以憑藉大海,進可攻,退可守。

可是,一旦民眾不在海邊,這倭寇和海匪還有什麼可搶的,久而久之,這海匪和倭寇也就被餓死了!

當然,這對於朝廷來說,負擔也很大,遷徙民眾,禁止民眾出海捕魚,百姓的生計問題一個個都要安排妥當,而這些,毫無疑問,都是要錢。

可是,相比較起來,這錢還真就不如要造船的錢花的多。

畢竟,這發展海軍,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沒錢,就別扯淡了!

這造一艘大船,這耗費的金銀可就海里去了,數都數不清。

說起來,禁海和發展海軍,以這個時代目光來看,毫無疑問,禁海,更划算一些。

畢竟,倭寇、海匪這不過算是大明的疥癬之患,北邊殘存的元廷,那可是時時刻刻想著回來,而且別看在明軍手下一敗再敗,可是,這戰力,放眼天下,還真就只有明軍能壓過一頭。

這才算是真正的大敵,指不定哪天就捲土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