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自己幾個弟弟,又對朱橚一通忽悠,朱標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學府。

學府目前的發展在朱標看來,是非常可喜的。

完全按照自己心中的計劃在進行。

當然,這中間也有一些不和諧的插曲,就比如冒名頂替這事兒。

經過詳細的排查,還真有。

文官和武將的子嗣自是不會有人冒充,就算冒充,那被抓起來也快。

最為關鍵的就是有人冒名頂替陣亡將士的子嗣。

這人死了,家中就少了頂樑柱,雖說有朝廷每月發放米糧,可是,朝廷總歸是不能面面俱到的。

總有些地方,是朝廷照管不到的。

也因此,就被一些混賬有機可趁。

這些人被查出來之後,自是被嚴肅的處置,在這一方面,老朱是火冒三丈,這給遺孤的恩典,居然被小人給偷吃了,這讓老朱如何不恨?

軍中的不少將士聽到了這件事,更是恨得咬牙切齒。

就算現如今自己是個單身漢,可自己總歸是要成家立業的,萬一哪天運氣不好死在戰場上,這自己的娃兒要是能去學府蒙學,那也算是值了。

現在,居然有人冒名頂替,這算是觸了他們的逆鱗了!

也幸虧對於老朱,軍中的將士是一百個放心和信服,老朱的處置也並沒有令他們失望,為首者抄家滅門,三族流放,永世不得迴歸故里。

而對於那些被冒名頂替的遺孤,能找回來自然是盡力去找,而有些被害死的,那就只能找罪魁禍首算賬了!

這些事情,朱標並未參與其中,整個過程,他只是冷眼旁觀。

看著看著,朱標就發覺出有一些不對勁。

主要是人數不對!

因為此事受到牽連的足足有幾百戶,可實際上,學府裡面攏共查出來也不過十幾個人。

這很明顯,老朱就是擴大了範圍。

朱標還發現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比如一些卷宗之中,有些人明明對此就是不知情,可還是被按上了知情不報的罪名。

朱標覺得,這事兒就連自己都能看出來,老朱沒道理看不出來。

仔細想想,就有些明白了老朱的深意。

雖說這些人沒被殺,但最終闔家老小,都被打包發配到了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而這些人,多數都是江浙一帶的富戶。

想到了這裡,朱標就明白,這大概就是老朱加緊移民的手段,在逐漸的清洗江南的富戶。

移民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老朱這種按個罪名就逮過去的手段看上去粗糙,卻很高效,也很實用。

看上去不講道理,可實際上,老朱就是道理,老朱說的話就代表這天下多數人的想法。

對於老朱來說,欠缺的不過是一個足夠的理由罷了!

而現在剛剛好,瞌睡就來了枕頭,學府學子冒名頂替這事兒,足夠大,也足夠有分量,用這事兒來做文章,自然是極妙的。

對於那些被遷徙的富戶,朱標一點也不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