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陳友諒戰船相連,我軍該當如何應對?”坐在主位上的老朱,也沒有客氣,一進營帳就開始發問。

眾多的文臣將領,原先也是議論紛紛。

此刻老朱發問,眾人都不由自主的沉默了下來。

“大帥,陳友諒軍力遠甚我軍,我軍不妨暫避鋒芒,謀求以後……”

老朱瞥了說話那人一眼,沒說什麼。心中卻是暗罵那人愚蠢,都打到這個程度了,還想著退……

想什麼呢?

陳友諒那個孫子會讓?

正如他封鎖了南湖口、涇江口和武陽渡,就是為了斷絕陳友諒的後路,陳友諒要真突圍,六十萬大軍不是突圍不出去。

可是,陳友諒要是真抱著這樣的打算,那無疑就是成全老朱了,老朱直接在後面追著攆,這六十萬大軍能活著回去大概也沒多少。

同樣的道理,對於老朱來說,也是適用的。

自己要是敢退,陳友諒必然全軍壓上,根本不會再給你機會。

就在此時,武將之中一人站出來道:“大帥,我軍與陳友諒交手以來,並未佔據多大的優勢,並非是士卒不賣力,而是實在沒辦法,陳友諒戰船龐大,而我軍戰船弱小,只能仰攻,在這上面,我軍太過吃虧……”

“眼下陳友諒以鐵索連舟,這對於我們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什麼機會?”老朱看向了郭興。

“陳友諒以鐵索連舟,大大加強了戰船之間的彼此協同能力,可是,也讓這些戰船都連在了一起,我軍若是以火攻對敵,到時候,只要能燒起一座敵船,就能燒起陳友諒一片戰船……”

“火攻!”老朱眼中發亮。

眾人皆是思考起來郭興的辦法,劉基當即道:“大帥,火攻此法可行,只是眼下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難點未曾解決。”

“風向。”劉伯溫緩緩開口,道:“眼下我軍在陳友諒東北一側,最好的風向便是刮東北風,而眼下正是夏季,多是東南風,這若是處置不慎,最終不僅沒有燒到陳友諒,反而會讓我軍殃及池魚。”

老朱這一刻也是有些頭疼,天時地利人和,三者是缺一不可,可這風,什麼時候能來啊!

可不來風,又不敢貿然行動,這要是被陳友諒有了提防,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正在這時,一名士卒急忙進來稟報道:“大帥,漢軍猛攻我軍右翼,我軍損失慘重,還請大帥速速派兵支援。”

老朱頓時站了起來,沉聲道:“隨我前去迎敵。”

“郭興,準備火船,隨時待命。”老朱也是果決之人,既然眼下沒什麼別的計策,那先死撐著,萬一這風就來了呢!

到時候,就是轉敗為勝的良機。

老朱剛到了前面,就發覺這右翼已經快撐不住了!

止不住的潰敗,逼得老朱連殺了數名軍中千戶,都未能止住這樣的潰敗之勢,就在此時,一支艦隊居然衝向了漢軍艦隊之中。

為首的那支艦隊,更是豎起了一杆大旗,上面寫著:“旁人不問,唯誅九四。”

正如朱元璋之前的名字叫朱重八,陳友諒之前的名字就叫陳九四,這也是元朝治下百姓起名字的特點了,直接是姓氏加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