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百家姓,千字文還能勉強對付,可後面學習到天文地理,算術等等這些東西,從哪兒弄教材?

這沒教材,豈不是如同沒頭蒼蠅一樣亂撞?這怎麼行?

李善長倒吸了一口氣,涉及如此多的科目,這是一個大工程啊!

“公子,這是不是可以用一些古史典籍頂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李善長自己都有些懷疑了。

朱標立即道:“李叔,這古史典籍也並非沒有錯漏,《商君書》說:治國不一道,變國不法古。今人未必不如古人,這古人也不一定遠甚今人,況且,有些東西古人也並非一定有的,就比如火器,在秦漢之時有嗎?”

說著,朱標看向了鄧愈,鄧愈也是露出有些自豪的神情。

李善長愣住了,《商君書》這種東西朱標是怎麼看到的?

就在李善長還在愣神的時候,朱標又道:“這編纂出來的教材,還是需要結合當下,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

“可是這人力物力……”李善長有些傻了,歷來修書都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啊,要投入進去的黃金白銀不計其數,豈是說說那麼容易的?

朱標立即道:“又不是要求將所有的知識編入其中,只是擇選一些基礎的,涵蓋面廣博的,最為重要一點就是這其中不能有錯漏……”

聽到了這裡,李善長驚了,這完全是一個浩大的系列工程。

幾乎可以說是環環相扣,老師要分級,學童要分級,現在教材也需要分級,每一級都要相互對應,交錯在一起。

一想到這些,李善長都有些頭皮發麻了。

說一句這是一個百年的工程絲毫不誇張。

而朱標要建立的就是一個百年工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收穫到累累果實的,需要不間斷的投入與發展,最後,才能產出誘人的果實。

鄧愈聽完了這些,當這些全都聯絡在一起的時候,驀然才發現這個小小的蒙學計劃有多麼的驚人。

實在是太可怕了!

要是這件事真的能夠做到最後,那必然是一件天大的創舉。

李善長心中驚歎之後迅速的冷靜下來,他開始細細的思索,他本就是學法家學說出身,對於這些,他熟。

首先就是需要一個核心的框架,將這些綜合起來,然後再進行拆分,各部按步就序的完成所有的操作,就能夠完美運轉。

在管後勤這上面,他也是這麼幹的。

這就和搭房子一樣,先將主體框架搭建起來,剩下的條條框框,也就顯得不那麼難了!

不過,搭建這個框架的人,需要卓遠的目光,非凡的才能,一般人,根本沒資格完成這樣的工作。

這也就是朱標一定要拉上李善長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