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雲母教導雲蕪做飯的時候就很頭疼。

她覺得雲蕪對做飯沒有什麼天賦和耐心。

就連是男孩子的雲帆都比雲蕪學得快,做得好吃。

一開始做飯的時候十次下廚裡面起碼會失敗五次,在雲母的孜孜不倦教誨下,總算提高到只失敗一兩次。

雲母為此特別頭疼,她是個傳統的農家婦女,一向覺得女孩子就該勤儉持家,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可是沒天賦的雲蕪明顯就不是這種人。

她覺得雲蕪這樣很難嫁的出去。

所以不顧雲蕪強烈的反對,只要有空,都要她站在廚房旁教學。

而食材處理,食物相剋,火候問題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雲蕪被若之說得眼睛賊亮,意思就是說我馬上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變成雲母那樣可以隨意教導不聽話女兒了?

若之不太懂老祖宗怎麼突然就那麼開心了,“您聽到了沒有?咱們的社員要求一定要嚴謹,天賦一定是放在最前面的。”

雲蕪按捺住得意,嚴肅回應:“你說的對,那就三個條件,天賦,會吃,能吃就可以。”

若之:……

雲蕪:“可是怎麼算有天賦呢?又要怎麼去判斷天賦呢?”

若之:我怎麼知道啊?我不會做飯啊!不是隻有您會嗎?您還問我?

可能是若之的眼神過於直白,雲蕪get到她的意思。

雲蕪悻悻地說:“不然舉行一場挑戰賽,我當場教大家煮米飯,只要煮熟的就算有天賦吧?”

若之覺得可,但是還有兩個要求您預備怎麼做?

能吃就簡單啦,只要當場將做好的米飯吃得到一定的量就代表他胃口好,能吃是福嘛。

至於會吃,我會提前將比賽參賽者的作品進行評分,打亂後讓透過前兩輪的人去吃,判斷分數跟我差不多的人就可以勝出。

是不是過於簡單了?

雲蕪假裝高深的微笑:“煮白米飯才是最難的基本功,很考驗人的。你且看著!”

雲蕪想起當初剛剛跟雲母學做飯的時候,光是學煮米飯就學了兩年。

那個時候電飯鍋還不是每個家庭都會有的。

90年代,柴火飯才是主流。

等等,說到柴火飯,是不是可以增加一個賽點。

學會生火?

31世紀應該沒人會生火做飯了吧?

不懂就要問,新能源那麼多,為什麼要用那麼原始的手段?

雲蕪覺得現在的00後一點都不懂得居安思危,萬一所有的高科技一下子失靈了呢?

你們就都不吃了?

再說了,雲蕪一直覺得柴火飯才是yyds。

若之覺得這幾個考驗下來,估計也剩不了幾個人了,倒也符合,也不勉強。

這個時候飯都吃完好久了,一整天下來,雲蕪覺得自己快要累死了。

把髒盤子丟盡洗碗機就想洗洗去睡了。

偏生若之還不放過她,“您等等,美食社還有幾個問題需要您定奪的。”

雲蕪氣成個蒸汽雞,不是,一個學生的社團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處理?

不覺得很奇怪嗎?

若之並不想接雲蕪的這個話題,她自顧自地問:“社團的發展,您預備怎麼走?”

什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