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儒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知此番前來桑海,可是有什麼私事要辦?”
他們來桑海,都是明確受到了皇帝的命令,但是就李斯所知,古尋應該沒有接到這樣的命令。
古尋端起茶杯,沒急著喝,笑呵呵的先回答了李斯的問題:
“私事自然有,不過也有公事。”
“至於是什麼公事,李大人就無需過問了,你……不需要知道。”
這話可以說是赤裸裸的挑釁加打臉的行為了,李斯作為當朝丞相,百官之首,有什麼公家事是他沒資格知道?
不過得到這個答覆的李斯臉上毫無情緒起伏。
以他的城府基本已經做到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地步,不過是句挑釁的話,無關痛癢。
況且李斯心裡清楚,就算他是丞相,有些事也不該他過問。
當然,這樣的事不多,古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也就知道是跟什麼有關的事了。
李斯只是微微頷首,“既然如此,我便不多問了。”
“國師若是有需要幫助的地方,可再與我說。”
“好說。”古尋笑呵呵的喝了口茶潤喉,然後問道,“說起來,我還有些好奇為什麼李大人你也被派來這裡了?”
“按理說有長公子殿下,有蒙將軍,還有羅網和影密衛,應該足以應對桑海城可能出現的問題了,不至於再把你這位百官之首派出來了吧?”
李斯沒有正面回答,只說了句,“陛下想來是為了穩妥,確保萬無一失而已。”
“呵!”古尋撇嘴一笑,卻也無意和李斯較真。
他又不是不知道李斯來這裡的目的。
監察蜃樓工程、提前為東巡做準備這些事李斯肯定也有一份,不過他的主要任務,估計還是來對付儒家。
儒墨法道中,墨家已經被打成叛逆,只要帝國安穩,他們就難有翻身之日。
道家人宗逐漸傾向於反秦勢力,和帝國漸行漸遠,天宗又避世不出,不理世事。
對於帝國而言,道家大機率也會成為敵人。
只有儒法尚在正途,其中前者在朝堂之上佔有的力量很弱,但是在民間的威望地位卻日益升高,尤其是與儒並稱顯學的墨家成了喪家之犬的如今。
李斯作為一個儒家的叛徒,法家的大能,自然不願意儒家能翻身雄起——百家之中只有武學之道才嚴分派別,但是學術理念等知識卻並非如此。
先學儒家,再學法家,甚至再學墨家、道家的學說都沒有問題,只要你找得到人願意教你就行。
但是李斯不一樣,他會被冠以叛徒之名,因為他的老師荀況不待見他。
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成立,荀況不待見李斯,此時的李斯又何嘗待見他的這位恩師,何嘗待見儒家呢?
眼下嬴政已經表現出了些許對儒家不滿的意思,李斯自然要趁勢落井下石,以免儒家起勢,否則的話他可就尷尬了。
正巧,因為蜃樓將在桑海啟航,導致嬴政的目光多關注了這座海濱城池幾分,從而注意到了一直偏安一隅,聲望威勢卻日漸增長的儒家聖地——小聖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