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兄打算不做處理?”。

聽出了古尋話裡對這種行為的不屑,張良笑盈盈的問了一句。

“當年那場刺殺,我一開始沒打算插手。”古尋用手撐住下巴,語氣頗為複雜的說道,“結果,荊軻真的要成功了。”

“月神,尉繚,乃至蓋聶都沒能攔住他。”

“這出乎了嬴政的預料,也出乎了我的預料,若不是我當時多做了一步,跑去了宮中找扶蘇,當時就要變天了。”

雖然古尋不理解,也不支援這種行為,甚至瞧不上,但不得不承認,當年是他差點翻車了。

張良對此卻並不像古尋那般感慨。

嬴政確實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秦國的實力也確實強大,但這並不代表嬴政就能事事順心,無所不能。

人被殺,就會死,嬴政也不例外,荊軻險些成功也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情況。

“所以古兄要親自出手?”張良淡定的再次問道。

古尋看了看他,並未明確回答這個問題,“這件事,我會想辦法處理。”

張良聞言眼神微微垂下,心中不知在思索什麼,片刻後輕笑著回道,“那良……就不多過問了。”

兩人默契的不再談論這個話題。

刺殺嬴政,對古尋來說是絕不容許成功的。

但對張良來說,墨家若是能成功刺殺嬴政,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張良今天過來,雖然和古尋說了青龍計劃的事,但也只說了計劃的大體目標,更多細節他提都沒提,反而一個勁追問古尋的打算。

張良的態度不言自明。

古尋察覺到了張良對青龍計劃的微妙態度,無意勸說什麼,大家各幹各的便是,所以也只含胡的回應了張良。

………………

幾日光景過去,北地大捷的訊息開始傳開,一時間又是紛紛擾擾。

有人為此喜,有人為此憂。

憂的是那些蠢蠢欲動的反秦勢力。

帝國近些日子的種種頹勢,讓他們看見了推翻朝廷的希望,結果還沒高興幾天,就迎來了北地大捷。

帝國多日來的頹唐頓時一掃而空,他們的心裡也重新浮起了對帝國的畏懼。

喜的則主要是支援扶蘇的那一派帝國官員。

原因就不細說了,之前提過。

當然,更多的還是並不在乎這種事的普通人。

和古尋預料的一樣,北地大捷,蒙恬立功,公子扶蘇作為監軍至少也能在功勞簿上位列前三。

這讓許多對推舉扶蘇成為太子儲君還未死心的官員心思立刻活泛了起來,還是四向奔走,打算聯名上書,請求皇帝能夠允許扶蘇將功折罪,網開一面。

作為扶蘇老師,長公子派系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古尋有能力制止這一情況發生,至少能壓制一段時間。

不過他什麼也沒做。

一是因為沒用,他能壓制一時,不可能壓住一世,這群人裡可不乏兩千石的大員。

況且還有有心人刻意挑弄蠱惑。

人心似水,堵是堵不住的。

二是因為他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