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只是面子工程,意思意思就可以,他不會真的耗費精力在這些城池上。

古尋所問的第一站,當然也和這些城池無關,而是嬴政關注的重點區域——桑海無疑就是其中之一,但未必是第一,更不是唯一。

張良想了想,回答道,“傳來的情報並無這類內容,不過我猜想應該是……泰山。”

聽到這座五嶽第一峰的名字,兩個字驟然湧現在古尋腦海中。

封禪……

確實,確實應該是泰山。

就在齊魯大地,正好順路。

不過對於封禪一事,古尋唯一的瞭解就是……封禪地點泰山的位置。

泰山,天下第一山,五嶽之首。

五嶽具體是哪五座山,在先秦時期其實沒有定論,不同的時期由不同的山峰構成,唯一不變的就是泰山永遠是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

其位於帝國臨淄郡境內。

不過這只是行政劃分,如果較真細看的話,泰山的位置就非常巧妙了,正好位於臨淄郡的西南角,濟北郡的東南角,薛郡的東北角,以及琅琊郡的東南角,屬於四郡交界之地。

而距離泰山最近的城池,則是濟北郡郡治博陽。

這就是古尋對泰山封禪的全部瞭解,至於封禪大典的內容……那就是他的知識盲區了。

封禪之事自古就有,至少有千年歷史,但近幾百年因為周王室衰落,諸侯紛爭,這項近乎古代君王最隆重的盛典已經銷聲匿跡。

哪怕是孔子,對封禪大典也幾無所知,只能看著泰山遺蹟望洋興嘆。

古尋雖說也看了不少閒書,卻也沒研究到這種程度。

想到這裡,他不由感慨道,“看來,齊魯大地的儒生們要熱鬧上一陣了。”

張良抿嘴一笑,回道,“恐怕……不止是一般的熱鬧。”

封禪大典的相關事宜早已隨著時間和戰爭而消弭於歷史之中,哪怕是荀子也沒本事還原真正的封禪大典,儒家的其他儒生就更不行了。

但正因為大家都不懂,他們才更要爭——誰要是能讓嬴政選擇他們的方案,誰就等於把封禪大典的正統攬到了自己名下。

這種名利上的極致誘惑,沒有幾個儒生……不,應該說就沒有幾個人能抵擋的了。

張良對儒家弟子那可太瞭解了,不是誰都有他大師兄伏唸的操守和定力的。

他很期待接下來齊魯大地上儒生們人腦子打出狗腦子的場景。

伏念肯定會嚴格約束小聖賢莊的,其他儒生死不死張良可不在乎。

儒家八脈撕起來可比道家天人兩宗狠的多!

………………

東郡,大澤山。

在韓信提出了風林火山四將領兵的提案之後,田言自然毫無置疑的透過了。

農家的其他高層,諸如田虎田仲等人心裡當然有所介懷,但暫時也捏著鼻子認了。

因為你不認,你就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