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海月小築的事可還沒完呢,他就是再不怕,也實在不願繼續惹禍上身了。

李斯索性就安排了這場超規格的保護……順便還能用帝國的兵威來震懾一下儒家。

山莊門口,是以掌門伏念,大儒荀況,以及齊魯三傑中的另外兩人——顏路和張良為首的迎接隊伍,他們從一大早就開始站在門口等候著。

沒錯,這一次,一向隱居避世的荀況也出面了。

沒辦法,扶蘇的地位不是李斯能比的,他親自正式拜訪小聖賢莊,即使是荀況也不能躲清閒。

更關鍵的是李斯是荀子的學生,扶蘇可不是。

在伏念等人身旁,還有個和儒家格格不入的傢伙——黑劍士勝七。

從送信那天起,他就一直賴在小聖賢莊大門口不走,直至今天。

期間小聖賢莊也給勝七提供了飯食,不過他都沒吃。

至於勝七具體怎麼解決的飲食問題……小聖賢莊的人不清楚,反正人沒餓死渴死就行。

小聖賢莊硃紅色的三開正門,在今天也難得的全部開啟了。

正門一道迎貴客,二道迎大夫,三道迎君王。

其中諸侯和天子都算是君王的行列,而扶蘇是公子,如果分封的話,理論上一定會成為一方諸侯,所以享受的也是諸侯的待遇。

大開的門扉前,伏念等人身後這段空間裡,則站著規規矩矩,方方正正的六行六列儒家弟子。

六行六列,三十六人,有年長者,有年少者,每個人都穿著特殊的制服,手裡還都拿著兩樣東西。

左手上的是一根鮮紅色的棒狀物體,那是一種樂器,形狀近似笛子,叫做龠。

右手上的則是綁在同樣鮮紅色的棒子上的褐色野雉長羽,也可以叫雉翟。

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儒家弟子這副扮相,一定是要跳八佾舞。

八佾舞,是周王朝禮樂制度下最高規格的祭祀舞蹈,被視為對‘禮’,最完美的詮釋。

正規的八佾舞,是祭祀之舞,舞者不僅要身穿制式禮服,而且一半是男子手執盾、戚,一半是女子手執雉翟、龠。

但小聖賢莊沒有女弟子,所以只有男人。

而八佾舞用於迎接貴賓時,也不適合再用盾、戚這類戰場兵器,所以只需要拿雉翟和龠。

同時,八佾舞和小聖賢莊的門一樣,也是看人下菜碟。

按規制,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

如果來的是嬴政,迎接他的就是滿編的八行八列六十四人,扶蘇的話,就只有六乘六的縮水版了。

當然,如果是士那個級別,就只有可憐的二乘二。

怎麼說呢……八佾舞是完全按照舞譜表演的,動作莊嚴齊一,節奏平穩,無快慢之分,是純禮儀的祭祀舞蹈。

這種舞蹈,人越多看起來才越漂亮,四個人跳的話,就很弔詭。

從一大早就挺直腰背站在大門口等著,伏念等人還好,一身武功傍身,站一天也能氣不喘臉不紅,但是那些儒家弟子就有點撐不住了,時不時就有個別人會有點小動作,動動肩,扭扭腰什麼的。

這時,一名騎兵縱馬狂奔而來,揚起一路塵埃,到大門口附近勒馬急停,高聲呼喊道:

“公子殿下已在一里!”

從扶蘇自將軍府出來,就不斷的有傳令兵上山精準報點,基本上每進一里就會報一次。

看起來沒什麼用,其實……還真的有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