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下一個問題來了,國家,又是什麼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不過大體上,可以說是三者加起來的結果——國君,國民,國土。

能站到這座大殿之內的,基本都是飽讀百家之書的能人,所以也差不多都都知道《孟子·盡心下篇》中的那句話——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很明顯孟聖的觀點中,百姓是最重要的,而君王則是最不重要的。

可惜帝國實行的是法家的執政思想,不是儒家的。

古尋這句話的意思也就很明顯了,他不是在回應李斯,而是在質問嬴政。

開疆拓土之功,對於皇帝來說也許足夠,但對百姓來說,這功勞有意義嗎?有價值嗎?又是否能讓他們滿意呢?

李斯頭頂也不禁冒出了一層虛汗,他也沒想到古尋現在竟然彪悍到膽敢當朝質疑皇帝了。

民為貴,孟聖也就那麼一說,實際上君主肯定才是最尊貴的啊!

朝廷管理百姓叫什麼?

叫代天子牧民。

牧民啊!

已經把話說的很明確了——百姓就是吃草擠奶,為天子創造價值的生產工具啊!

現在皇帝需要這份開疆拓土的功勞,是該考慮百姓死活的時候嗎?

李斯苦笑一聲,拱手向嬴政一禮,退回了佇列之中,沒再繼續和古尋爭論。

對方把話說到這份上,只有皇帝陛下親自來對付了,他……已經不適合繼續代為發言了。

嬴政的眼神透過冕旒珠簾靜靜的看著古尋,古尋同樣看著他。

君臣二人對視了片刻之後,嬴政還是開口發話了。

他沒有試圖和古尋爭辯什麼對錯利弊,而是直接很強硬的說道:

“征伐百越,朕意已決,國師不必再言罷手之說了。”

“現在,朕需要的,是你對此事的建議,而非意見!”

“呼……好!”古尋長出一口氣,聳了聳肩,也無意和嬴政硬頂,神態輕鬆的回答道,“百越之地的複雜危險想必陛下很清楚了,我就不強調了。”

“總而言之,如果發兵進入百越,必須要保證後勤補給的及時供應。”

“這不僅僅是糧草的供應問題,還包括裝備,衣物,供水,藥物等等各方面。”

“要知道,嶺南可是連一條路都不存在的地方,除非……你們把靠長時間踩踏形成的山林小路算進去。”

小路能走人,但是肯定不能過軍隊,而開荒的話,很費鞋。

朝堂上的一干大臣聽到古尋說的內容,也是無話可說。

蠻夷之地還真是蠻夷之地啊,連條路都不修的嗎!?

古尋不理他們,自顧自的繼續說道,“你們常說的嶺南毒瘴,其實……反正就是水土的問題,無藥可醫,只能靠適應。”

“至於毒蟲毒蛇之類的,我手上倒是有合用的藥方,不過藥材的數量嘛……我覺得供給給幾十萬大軍肯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