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理論上只存在小問題的陳地,到底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呢?

章邯始終把握不到自己忽略的地方到底是什麼。

古尋聽完也是毫無頭緒。

他對昌平君叛變的事可以說幾乎一無所知,僅僅只是知道他會在秦國第一次伐楚的關鍵時刻背後捅刀子,招致秦國大敗。

具體怎麼捅的,他就兩眼一抹黑了。

甚至於他對秦國第一次伐楚的大概情況都毫無瞭解。

只知道李信帶兵a了上去,然後寄了。

若他只是想處理掉昌平君這個二五仔,那簡單的很,現在是封建社會而不是法治社會,不講究程序正義,只要昌平君有心叛秦,就一定有所痕跡。

先定罪,再蒐證,朝廷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不過這並不符合古尋的初衷,否則他也大可不必將昌平君一直留到現在。

揉了揉了額角,古尋對章邯吩咐道,“算了,這段時間繼續盯緊他,經手的所有情報訊息,我都要過一遍手。”

“末將明白。”章邯略一躬身,回應道。

“朝堂上的爭論,現在怎麼樣了,有什麼眉目嗎?”古尋又問道。

章邯直接搖頭道,“目前,還沒有平息的跡象,雙方仍在爭執,王上也無意表態。”

“末將覺得,這種情況估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接連大戰,秦國需要稍稍緩緩氣,重新籌措糧草,製造軍備,具體的攻略方案,還可以慢慢商談。

不過結果肯定是李信這個少壯派成功壓倒王翦這個五十多歲的老將軍。

這一點哪怕是古尋也無法改變。

他當然可以和嬴政大談楚國地大物博,兵廣將良,甚至也可以告訴他昌平君是二五仔,會背刺,但是這些問題在面對上王翦六十萬大軍的需求時,都不是問題。

對於一個軍功至上的國家而言,沒有什麼比兵權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兵權更危險。

把秦國全國的兵力盡數交付給別人把持,嬴政夜裡能睡著覺都算是心大了。

除非無可奈何,否則王翦絕不會是嬴政第一選擇。

“暫時就這……”腦子裡隨便過了些有的沒的想法,古尋揮了揮手,示意章邯可以走人了。

不過話說半截,突然有頓住,想了一下補充道,“再分一批人手,去盯著點東郡那邊。”

“東郡……大人的意思是?”章邯聞言一愣,當即領會了古尋的意思,不過卻不免有些疑惑。

東郡那裡只有一個值得影密衛去注意的目標——農家。

這個昔日存在於三國交界之處的江湖第一大幫,在趙國滅亡後,基本就完全落到秦國的國境內了。

這個私底下高喊著‘地澤萬物,神農不死,將相王侯,寧有種乎’的百家門派,在落到人在屋簷下的境地時,十分從心的收斂了自己的聲勢,近幾年一直都安安分分的當鴕鳥。

而古尋的意思,明顯就是在說這個表面上和秦國關係一般般的老實人,和昌平君有所勾連。

這有可能嗎?

章邯不知道。

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從古尋口中聽到農家有問題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