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關,《呂氏春秋》所言天下九塞之一,是太行山內一條隘道,也是晉冀兩地之間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咽喉要道。

太行山由北至南,迤邐數百里,幾無斷層, 平均海拔高達三百丈,人力不能越。

也正是因為西有太行山,南有趙長城兩重保障,hd這座位於趙國邊境的都城才能不被敵國——更準確的說就是秦國隨意攻下。

而井陘關就是太行山內最為重要的幾條狹道之一,是太原郡和常山郡(目前還沒這個郡)最主要的交通要道,乃兵家必爭之地。

昔年趙武靈王為了奪取井陘, 使趙國位於太原和華北的國土相連, 與中山國交戰數年, 將其亡國才徹底拿下。

上一次桓齮靠著扈輒是個廢物,成功的攻下了井陘關,深入趙國腹地,也由此直接威脅到了hd城,嚇得趙王遷不顧一切急調李牧南下回援。

然後桓齮就把井陘關又丟了,錯失了大好良機。

後來王翦試圖再次出兵井陘關,可惜鎩羽而歸。

而這一次,就是他第二次兵發井陘了,仍就沒能取得理想的戰果,被李牧死死的封堵在關隘之外。

秦趙大軍,隔關相望。

秦軍大營之外,古尋和扶蘇二人在王翦麾下的斥候小隊的護送下,緩緩乘馬而入。

而在中軍大營之外,王翦已經攜麾下眾將在等候迎接長公子的蒞臨了。

看見矮小的扶蘇和古尋走近, 王翦當即龍行虎步的迎上前去, 身後眾多將軍尉校也趕忙跟上。

“末將王翦, 見過長公子殿下。”等靠近扶蘇, 一身漆黑重甲的王翦立刻躬身行禮。

“見過長公子殿下!”xn。

如此鄭重的見禮, 扶蘇自然不敢怠慢, 趕忙上前虛扶了王翦一把,“王翦將軍無須多禮。”

以扶蘇的小身個自然扶不起身材魁梧高大的王翦,不過這就是個禮節嘛。

王翦順勢站直身子,朝扶蘇微微一笑,“謝公子殿下。”

扶蘇也對後面的一大幫人說道,“諸位將軍都請起。”

然後又是一陣齊刷刷的聲音,“謝公子殿下。”xn。

王翦的目光隨即轉移到站在稍後一點的古尋身上,頷首一笑,拱手見禮道,“見過國師大人。”

古尋這時才悠然上前,含笑還禮道,“見過王將軍。”

王翦和古尋不是第一次見面,同為秦國重臣,兩人之間還是打過幾次招呼的。

不過也僅限於此。

一身戎裝的王翦倒是古尋第一次見。

不得不說,這一身厚重的黑甲,和他那張濃眉大眼的糙臉很是相配。

雙方打過招呼,王翦便招呼著扶蘇和古尋先進營帳, 宴席已經備好了。

打仗的時候將士不許飲酒, 不論是身為主將的王翦, 還是隨便哪個雜兵都不行,所以這場宴席只是吃飯,而且菜色嘛……只能說量大管飽。

正打著仗呢,王翦能提供這條件也不錯了,禮數絕對沒有問題。

不過王翦的態度,就和古尋此前預料的一樣,對扶蘇規規矩矩,半點毛病也挑不出來,但任誰也不會覺得他有親近扶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