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鄭國渠的修建基本完工,儘管秦國得了好處,平添了數萬頃良田沃土,卻也不會就此放過疲秦計一事。

即使是以殘暴聞名的秦國,在可以師出有名的情況下,也不會主動放棄,鄭國渠一事恰可以視作山東六國針對秦國的陰謀。

為此,秦王政‘大發雷霆’,覺得前來秦國為官的山東六國學者都是心懷不軌之徒,甚至下了逐客令,要驅散來自山東六國的客卿,最終被李斯以一篇《諫逐客書》勸阻,收回成命,他也因此名聲大噪——古尋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嚴重懷疑這君臣倆是在作秀。

荀子儘管已是半隱居的狀態,但這種大事自然也是瞭解的,聽的出來古尋的意思,不由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古小友對我那位學生,倒是頗為了解。”

古尋一聳肩,“李斯那類人……其實也算是比較簡單的了。”

無非就是熱衷權力,不甘低微,野心勃勃,確實很好懂。

荀子聞言不由搖頭失笑,繼而突然問道,“不知道古小友對於我這兩位學生,哪個更親近一些?”

“當然是韓非了。”古尋毫不猶豫的給出了答案。

“李斯啊……當個利益夥伴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又不熱衷朝政,對我沒什麼意義。”

“呵……”荀子輕嘆一聲,“小友倒是看的分明啊……”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或者也可說是無欲則剛,大多數人對於自己不渴求的東西,往往看的都會清楚一點。”古尋抿了口茶,如此回道。

“可惜了……”荀子又嘆了口氣,輕聲呢喃了一句。

古尋看的清什麼適合他,可他的兩個學生,卻沒一個能夠看得清,或者說……看的不夠清。

在荀子看來,無論韓非還是李斯,都過分執著於自己心中的執念,一個渴求權力,一個滿心救國,他擔心前者行差踏錯,身名俱滅,擔心後者粉身碎骨,一無所獲。

可惜啊……他既可惜自己學生的未來,也可惜自己的無能為力。

尤其是現在……鄭國渠完工,疲秦計昭之於眾,韓國恰好處在風口浪尖上,韓國與秦國,韓非……與李斯……

雖然心中思緒萬千,荀子在表情上卻沒有露出任何異樣,神態自如,讓人看不出他內心的想法。

“小友是客人,老夫卻一直在問東問西,倒有些失禮。”壓下心頭繁緒,荀子輕笑著對古尋說道,“不知道小友來訪,可有什麼要事?”

古尋沉吟了一下,放棄了拐彎抹角旁敲側擊的方式,這方法根本不適合他,乾脆直言問道,“如果可以,古某想要問些有關蒼龍七宿的事。”

荀子的身形微微一滯,眼神變得愈發深邃晦明,“蒼龍七宿……小友也會追逐這等虛無縹緲的傳說嗎?”

“嗯……人生總要找點事做,我覺得揭開一個曠古的未知謎題是個不錯的選擇。”古尋一點頭,順便披露了自己和六指黑俠的關係,“我在墨家鉅子六指黑俠那裡,得到了不少有關蒼龍七宿,據他所說,儒家……應該也有所瞭解。”

後半句是古尋自己添的,反正帽子都扣到六指黑俠身上就完了,儒墨兩家之間互相扣黑鍋實屬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