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邯鄲變故(第1/2頁)
章節報錯
除掉零星的衣著獨特的狼族人,以及最常見的尋常百姓,邯鄲大街上最多的就是提刀帶劍的江湖人。
這種境況,在新鄭和咸陽都不常見,因為江湖人不願意朝那倆地方跑,前者是江湖荒漠,後者是江湖絕境。
新鄭江湖人不待見,咸陽不待見江湖人,反正就是能不去則不去。
而燕趙之地則恰好相反,其餘諸國稱其‘多慷慨悲歌之壯士’,其實翻譯過來就是燕趙兩地的人,血性太沖,容易上頭,腦子一熱就幹出不理智的事情,廝殺爭鬥之事屢見不鮮,較之其他國家也更容易湧現出大大小小,抱團取暖的江湖組織。
‘江湖’二字,在這裡體現的分外清晰,行俠仗義者,為非作歹者,野心勃勃者,都不缺乏。
而盤踞在燕趙之地的最強大的江湖勢力,就是世上兩大顯學之一的墨家。
墨家遊俠遍佈燕趙兩地,行俠仗義,扶危濟困,闖下了偌大的名頭。
當然,這只是一種美化的說法,墨家弟子的體量是僅次於農家的,人多勢眾,就必然尾大不掉,龍蛇混雜。
好人有嗎?當然有,而且不少。
壞人有嗎?當然也有,肯定也不少。
人性是不可能以兩句‘墨門非攻,兼愛平生’的口號就改變的。
況且遊俠做事,目無法度,全憑意氣,理論上做的都是符合普世道德觀念的好事,但只是理論上。
若是掄拳頭能完美解決所有問題,古尋又何必經常自嘲一介武夫?殺心一起,行事片面偏激是必然的。
所以……江湖人沒有無辜的,金庸寫了十五部,也不過就洪七公一人可謂俯仰無愧而已。
沿著坊市大街遊走,古尋按照自己做事的一貫規則,先找吃飯的地,摸了個街上最熱鬧的酒樓,進去坐下,點好酒菜,然後就是等待。
此時不算正經的飯點,離晌午還有段時間,不過酒樓裡已經坐了不少的江湖人士,身邊擺著各類兵器。
這群快意恩仇,黑白難分的人,普遍不缺錢,至少不缺吃飯錢,又喜好三兩聚首,高談闊論,酒樓是最合適的去處。
而古尋坐下後聽到的大半訊息,都和一個人有關。
北地軍神——李牧。
趙王偃薨逝,太子遷即位,召駐守代地的李牧回都述職,順便帶回了跑到代地的公子嘉,引得江湖議論紛紛。
李牧,歷經趙孝成王,趙悼襄王(趙偃),以及如今的趙王遷,三代君王,沒一個喜歡他的。
這人活得也是夠可以的。
孝成王讓他氣的不輕,扔在北地不管他,悼襄王讓他氣得不輕,扔在北地不管他,趙王遷剛上位,甚至嚴格來說,三年孝期未滿,他王位都沒坐穩呢,就也讓他氣了一把。
因為李牧沒有按照他的命令,暗中殺掉公子嘉。
不過人家李牧有自己的堅持,公子嘉擅離王都固然不妥,但是怎麼也不可能直接就給殺了。
但是他這波操作確實是……讓人無話可說,要麼你把人暗中放了,要麼你把人悄悄做了,至少迎合一方,結果他這既得罪趙王遷,又得罪公子嘉,兩頭不落好。
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