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既然下了令,你們就老老實實的照辦便是,於是最後力排眾議,強行將命令頒佈了下去。

不得不說,自秦以後,漢,晉,唐,宋,明……歷朝歷代的天子,其威視愈盛,可權柄卻愈弱。

到了明清,大臣們甚至都不能目視皇帝了,至於見面五體投地行跪禮之類的自不必說,然而君權和臣權之間的爭鬥卻愈發厲害,皇帝往往要有所妥協。

反倒是先秦諸王,說啥是啥,亂七八糟的繁文縟節沒多少,權力卻是實打實的盡握掌中。

書歸正傳,與這三道王令一同被秦國君臣商討的,還有呂不韋的罪狀。

不過本該掀起潑天風浪的文信侯之案,卻顯得有些寂然無聲,一來是鐵證如山,容不得呂不韋垂死掙扎,二來是呂氏黨羽已經被嬴政提前藉著嫪毐案給收拾的差不多了。

群臣也是早有預料,畢竟呂不韋這段時間的異常表現很扎眼,嫪毐淫亂宮闈,犯上作亂的時候他稱病不出,自家王上藉著嫪毐案剪除呂氏黨羽,他還稱病不出,再加上他和趙太后那點破事,大家也就都心照不宣了。

等著他倒臺就完事了。

當然,看在他過去的功勞的份上,還有幾個厚道人為其說了兩句好話,勸說嬴政手下留情云云,算是挽尊。

嬴政也接受了,呂不韋的勢力現在確實遭受了重創,但是不代表他真的任人宰割了,要是現在就下死手,場面上恐怕不好看。

況且他才剛掌權,就把相國呂不韋給直接銷號處理,顯得吃相有些難看。

最終,秦王下令,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牽涉嫪毐謀逆案,念其對大秦勞苦功高,只免除其相國之位,著令立刻返回河南封地。

順便,嬴政還以相國權柄過重,不宜輕許為由,暫時廢除了相國一職,從此以後,秦國的百官之首就真的是左丞相熊啟了,當然他的權力遠沒有相國那麼大。

就這樣,曾經風光無兩,權傾朝野的大秦文信侯呂不韋,灰頭土臉的返回了自己河南洛陽的封地。

若說落魄,他似乎算不上,即使是返回河南封地,他身邊也跟隨了大量的門客,前呼後擁,熱鬧非常,似是鮮花著錦,山東六國也紛紛向他明裡暗裡拋橄欖枝,試圖招攬他。

看起來仍舊頗為風光。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他在秦國國民中的聲望卻墜至了冰點。

曾經的百姓對其普遍交口稱讚,畢竟他對秦國確實可以說勞苦功高,功績彪炳,但是現在……禍亂宮闈的賊人,私通太后,放任逆賊作亂……等等名頭都扣到了他頭上。

秦國的王后做出這種事,丟臉的遠不只是嬴政一人,全國百姓都跟著一起呢!

對於算是罪魁禍首之一的呂不韋,大家自然不會嘴下留情。

當然,人家半點也沒冤枉他,只是下意識的忽略了他曾經的功勞。

這也沒啥,本來……功過便是不能相抵的。

不過這些暫時對古尋影響還不大,因為此時的他已經踏上了遠行的旅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