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堅信自己的觀察結果是正確的——儘管她不清楚這種預言未來的力量透過什麼原理髮揮作用。因此她在這裡整整待了半年的時間。可事到如今她的心中生出一個可怕的念頭。

如果那真的是北川晴明的骸骨……

這意味著李真一直沒有來找她。

那麼就是說……

他還沒有甦醒。

是的,甦醒。她本能地厭惡“復活”這個詞兒。沒有死去,談何復活?

可是事到如今她覺得自己的信念也不那麼堅定了。她也覺得便是因為這道小小的裂縫使得自己艱於呼吸,覺得整個世界都要將她拋棄。

張可松站在覆滿夜空的紅光之下,很想再使用一次能力,進行一次“觀察”。

但她抿了抿嘴,想起那個人的話來。

那個“先知”。

在得知自己的訊息之後,那人是透過電話與她聯絡的。當時她身處一個被嚴格保衛的密室之中,屋外有大批荷槍實彈的警衛警戒,就好像在防備什麼有可能突入北方基地、又突入這片保密區的敵人。

那人的第一句話便是——

“你必須離開帝國本土。先知的力量會相互影響。”

她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思索這句話的含義,但沒能弄清楚,最終還是那個人進一步解釋——

“先知的預言的確是相當準確的——在沒有其他人干擾的情況下。”

“但觀察是一種強大而可怕的、遠遠超越了人類一切認知的力量。這種力量神秘而不可控,在每一次觀察之前你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或許你會預言到你想要的結果,然而那個結果以何種方式實現,卻不是你能夠掌控的。”

說到這裡之後那位先知沉默了很久,似乎在等待張可松思考、發問。她細細品味這番話。終於覺得有些不對勁兒。

“預言”。這意味著未來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有定數,先知僅僅是透過“觀察”的方式將它記錄下來,然後傳達給其他人。

如此說來不論是好結果還是壞結果,都已被註定。

那麼,“也許你會預言到你想要的結果”又是什麼意思?

難道“預言”可以隨著“先知”的主觀願望而改變?難道“先知”可以讓自己獲得“好結果”。而不要“壞結果”?

她思考很久,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對方的回答卻是——

“你知道薛定諤的貓嗎?”

這也是她剛才對那隻花狸貓心生好感的原因之一——因為那個小傢伙讓她想起了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是關於量子理論的一個理想實驗,張可松對於這種事情原本沒有太大興趣,但李真曾經熱衷此道,因而在他的潛移默化下,她總算能夠知道對方提問的這一句所指的是什麼。

一枚小小的電子。並非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像行星圍繞恆星轉動一樣安穩地待在軌道上。實際上它有可能同時出現在這一處,又同時出現在另一處。它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出現在在不同地點,直到被人觀測到,才安穩下來。

量子理論在剛被提出的時候很多人想不通——就連薛定諤這樣的科學家也想不通。

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實驗。

將一隻貓、一個含有放射性原子核的毒氣裝置放進一個不透明的盒子裡。原子核在一個小時之內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發生衰變,一旦它衰變了。毒氣就會被釋放出來毒死那隻貓。

而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在未被觀察的情況下,原子核這種微觀粒子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狀態。這就意味在在盒子沒有被開啟的時候,盒中的那隻貓也不知是死是活,直到被人開啟看一眼,才能判定它的生死。

這個實驗的出來的結論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活貓或者死貓,這是不會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