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的意見每一次都是很中肯的。

中原皇權不下鄉,朝廷所頒發的命令最多也就傳到士紳一級。

草原的情況同樣是如此,甚至比之中原更為嚴重,因為草原對百姓的教化還不如中原。

這種情況之下,只要他們嚴格封禁中原對牧民的優待宣傳,那麼草原就還有機會!

只要再拖一個月,到時候便是雨天頻繁,他們只需要在雨天進攻,晴天撤退,便可確保無恙。

雙線作戰壓力很大,一半的力量要拖住周國,一半的力量還要牽制楚國,若是隻單純面對一國的話,他們草原的處境都會好上很多。

若不是自己的魯莽,又怎麼如此?

阿古拉看到完顏可汗臉上的神情,已經是猜透了完顏可汗的心事,於是他開口道:“可汗不必自責,這件事的對錯不在可汗。”

完顏可汗道:“若不是本汗下令魯莽攻擊周國,又怎麼會將神情演變成現在這副模樣?”

阿古拉嘆了口氣道:“可汗,無論您有沒有攻打周國,中原都會向我草原出兵的。”

完顏可汗看著阿古拉問道:“此言何解?”

阿古拉道:“中原有句話叫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中原此時還處於分裂狀態,而可汗卻英明神武帶領我完顏部提前統一了草原,就算可汗安奈不動,楚國和周國很大可能也會趁著我草原尚有內憂之時結盟聯手進攻我草原,可汗先下手為強在與周國的交手中佔了上風,如若不然,我草原的處境將更加危險。”

透過這次出使,阿古拉已經明白了,楚國壓根沒想過與他們草原結盟瓜分周國,就算能夠時光倒流即便是他們與周國聯手瓜分楚國也不可能。

中原的皇帝與草原的可汗首領不同。

草原上的可汗與首領很少有在乎後世史書對其如何評價的,但是中原皇帝不同。

中原皇帝大多數都十分在乎史書對他們的記載,後世對他們的評價,每朝每代甚至都有起居郎連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要記載。

皇帝可以不重財,但一定會重名。

作為一個皇帝,在位之時若是沒有什麼功績的話,那可是相當丟臉的事情。

而最能彰顯功績的一件事就是開疆拓土!

身為一個天子,權力能蔓延到什麼地方,都會在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這些榮譽都會伴隨著皇帝的名字傳頌萬歲不朽。

楚國的歷代皇帝自然是不缺開疆拓土之功績的,每個皇帝基本上都會攻下週國或趙國一兩座城池,或者佔一兩個州。

尤其是這一代的賢王,可以說是殺瘋了,剛剛登基那會兒,打完周國打趙國,下了周國兩座城,拿了趙國一個州。

本來戰爭很燒錢對吧?

但是兩場戰爭硬生生的被他打成了富國之戰,尤其是趙國,賠起錢來那叫一個大方啊!

操作最迷的就是趙國皇帝了。

原本他覺得楚國向來很窮,跟周國打完之後國庫怎麼還能還有存銀來跟他們趙國掰手腕?

於是他覺得可以開疆拓土,就向楚國發兵了,結果周國那邊的賠款送了過來,楚國又有錢了,於是柳州從此劃歸楚國所有,包括柳州之上的世家門閥,一併歸楚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