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第三條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白白的花時間。
許青花了數天的時間遊說了十多個小部落。
而在這十天的時間裡許青也明白了,原來生搬硬套現成的真的是不合適。
每個地方的國情不同就有不同的用法。
就比如草原,這地方無險可守,你拉攏完了人家然後把人家青年壯年帶走了,留一堆婦孺兒童在原地合適嗎?
完全不合適!
於是許青便將他們遷到楚國的控制區域。
也幸好現在是夏季,將要臨近草原的雨季,雨水足,草葉盛,這些小部落的牛羊就算盡數遷到楚國所控制的區域也完全有足夠的地方養。
而這些招募來的青壯年以及氣勢更足的中年男子也是一同派往了楚國所控制的草原區域。
他們也要接受訓練才能成為合格的騎兵。
許青原本也是想要學習農村包圍城市那一套,起碼來個小部落包圍大部落,逐步蠶食。
但是發展到現在許青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沒有適合當下國情的創新,一味地照抄照搬必然會失敗,這是經過歷史驗證的。
他們可不像是當初一窮二白的先烈們,什麼都沒有,基本等於從零開始奮鬥。
如今他們擁有中原最強大的國家作後盾,他們的軍隊已經佔領了一大片廣袤的土地。
短時間內不缺錢,也不缺武器,更不缺戰馬。
楚國需要的不是什麼小部落包圍大部落,更不是柿子要撿軟的捏。
楚國只是需要與完顏部進行一場決戰!
只要給楚國招募到足數的騎兵,徵募到足夠的民心就行。
草原上的部落又沒有城牆隘口可守,整個攤在草原上的一大片,他們包圍個錘子啊?
完全沒有必要!
只需要記住一點核心,那就是廣泛發動人民群眾。
至於怎麼發動,發動之後如何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不同的國情有不同的方法
有的發動工人,中心城市暴動。
有的發動農民,農村包圍城市。
而許青現在覺得自己已經創造出來了第三種方法。
既不是中心城市暴動,也不是農村包圍城市。
可為這第三種方法命名是個問題
而許青做做文抄公還行,其實本身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樣,也不會去總結這第三種方法該叫什麼。
他決定改天讓一位大儒替他想一想這第三種方法起個什麼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