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尷尬歸尷尬,但是話糙理不糙。

楊明志現在是真的在思考許青剛才的那番話。

開戰之前的那次出使。

使團出發之前,楊家和周皇明明已經商量好了,刺殺這兩個比庶出還庶出,連封號都沒有留在宮裡只能礙眼的皇子和公主。

而且這是周皇當時主動傳他們商量的。

但是歸來之後被刺殺的卻變成了他們周國的嫡子。

還記得當初他們周國使者駕馬走進楚國國都的時候就被楚國的影衛來了一個下馬威,包括到了後來楚周兩國開戰,楊家看到楚國的強大戰力甚至民間傳出周國故意挑起事端的詭異訊息,都讓他產生了一個錯誤的猜測。

那就是,的確是楚國派出了刺客神不知鬼不覺的刺殺了他們楊家的嫡子,而後在利用楚國發行的報紙讓民心產生動搖。

讓周國民眾以為此番開戰是朝廷的苦肉計,為的就是將他們拖進戰爭之中。

而楚國卻順理成章繼承了大義,周國則在世人眼中變成了陰險小人,而此番開戰的目的便是用周國來試驗他們的新武器,以及獲得海量賠款。

但是到了現在,楊明志聽到了許青的話在結合這幾個月陛下的所作所為,楊明志又有了新的猜測。

那就是楚國的確沒有動手,真正動手的是他們的皇帝陛下秘密派出的刺客。

為的就是讓楊家滿心憤怒死心塌地的力主開戰,若是楊家勝了,陛下就會成為收復周國失地的有道明君。

他不虧。

若是周國敗了,周皇也可以藉機將戰爭失敗的罪名推到他們楊家頭上,趁機打壓已經稱霸朝堂多年的楊家。

他同樣不虧,因為罵名會由他們楊家來背。

雖然會失去一座城池(另一座是可以贖回來的。)還有海量賠款,但是卻打壓下去了一個還沒來得及有任何異心的大患。

而且比起先皇丟了兩座城這件事,他只丟一座已經很好了。

雖然在位只是他們爺倆做的都不咋地,但是對比這來嘛。

跟先皇一對比,當今陛下的功績還是可圈可點的嘛。

人要一點點進步,皇帝也一樣嘛,說不定下一任皇帝一座城不丟,下下任皇帝就能攻城略地了是不是?

一直沒打贏過楚國的周國人民早就習慣了。

……

楊明志看著許青問道:“你說六皇子能為我楊家復仇?為什麼?”

許青看著楊明志說道:“六皇子是什麼性格?”

楊明志道:“就我楊家所知,六皇子逆來順受,但是卻十分疼愛他那個一母同胞的妹妹明月公主,為了保護明月公主,他在出使的時候還不惜違背禮制讓其住在許院長的家中,我說的沒錯吧?”

許青沒有任何意外,繼續說道:“但是你們周家的那個嫡子卻在你們皇帝的授意下刺殺過他的妹妹,不過還好,被我家娘子擋下了,這件事他可記著呢。”

楊明志聽到這裡,忽然有些擔憂道:“那些刺客雖然是陛下授意,但卻是舟兒指使的,他難道不會因此而記恨憎惡我楊家?”

許青道:“但是你們周家的那個嫡子卻死了,這一報也還的差不多了,但是作為幕後主使的周皇可是還說的好好的。”

“在這位六皇子的眼中,敢對他這位妹妹不利的人,都是他的敵人,包括皇位上那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周皇想除掉你們楊家,六皇子是目前唯一一個有膽子有可能對皇帝下手的皇子,楊正使自己考慮考慮?”

就算楊家棄文從武得已在朝堂上繼續存在下去,雖然底蘊還在但是也必定會元氣大傷,而周國軍隊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可不太好乾,周家怎麼可能不想報復一下這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