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傅道:“柔紙此物的確使得老朽後面的這段歲月便捷了不少,既然我這行將就木的人都覺得柔紙如此便捷,遑論那些年輕之輩啊。”

許青道:“這便是實踐出真知了。”

趙太傅笑道;“是啊,實現出真知,想當初老朽也是得以虛心求教之人,只是可惜後來身處的位置越來越高,敢於出言規勸的人卻是越來越少,到了後來他們都順隨著老朽的意見去說話,也讓老朽求學一生的人也染上了些許剛愎自用的性子,幸虧許先生得以及時點醒,才避免了大錯。”

說到這裡,趙太傅看向姜相與秦相道:“我之言雖為自省卻也是說於你們兩個聽,你們已經身居丞相高位,敢於向你們直言不諱的人也已經是越來越少,曾子云吾日三省無人,你們之賢不及曾子,正因如此你們才更應及時自省,為師的錯誤不希望弟子會再犯一次。”

秦相和姜相聽到這裡立刻拱手道:“學生謹記。”

秦相姜相身後之官員也是紛紛躬身。

甚至於許青和楚皇都在感覺這位趙太傅不只是在警醒姜相和秦相,而是在警醒他們在場的每一個人。

尤其是楚皇的感覺更甚。

楚國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哪裡是二位宰相,他們充其量也是兩人之下。

真正一人之下的當然是他這個皇帝了,他上面還有個皇兄呢!

比起丞相皇帝的位置更大嘛。

趙太傅交代完了這些之後又看向許青開口道;“老朽如今已經是被黃土埋到脖子了,許先生對於文之一道的思悟要比老朽更深,老朽想要最後再請教許先生,我輩讀書人當為何而讀書?”

許青聽到此處,看著趙太傅,嚴肅開口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說到此處許青再看向趙太傅問道:“不知太傅以為如何?”

橫渠四句,乃是宋朝大儒張載《橫渠語錄》,流傳萬世而經久不衰。

用此四句來回答趙太傅的問題再合適不過了。

趙太傅老臉之上先是露出一抹震驚,隨後臉上露出欣慰之色:“原本老朽以為已經將許先生的才氣看的極高了,想不到又是老朽的認識淺薄了,若是楚國文人能如許先生所說的這般,我楚國文道何愁不興?”

不單單是趙太傅,就連在場之人都是一臉的震驚之色,此乃文人警世之言不但朗朗上口而且讀起來更讓人感覺醍醐灌頂。

文人寒窗苦讀聖賢書不再是為了科舉也不為金榜題名,更不為身居高位。

而是要為這天地立心,為天下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言,大善!

楚皇將此言細細回味了三四遍,轉過身道:“將此四句抄錄在每個衙門之上,每個值房之中,朕也會抄錄於御書房和太極宮中,我楚國君臣當時刻謹記於心,彼此共勉!”

周圍官員聽到此言,紛紛拱手道;“陛下聖明!”

趙太傅聽到楚皇的話也是微微點頭,隨後看向許青越發的想要印證心中的一個猜測,開口道:“陛下,老朽還有些話想要與許先生單獨說上一說,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