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雖然太子還沒有被廢掉,但是卻讓其他皇子看到了機會。

太子之位易主的機會。

……

周國太子上前一步拱手躬身道;“不知父皇詔兒臣前來所為何事?”

二皇子與三皇子也紛紛彎腰,不敢有絲毫不敬。

周皇說道:“如今我周國節節敗退,而草原卻被完顏部一統,再戰下去怕是會讓的異族漁翁得利,刺客看來暫且與楚國議和休戰,方為良策。”

周國太子如今自然是不敢忤逆周皇,拱手道:“父皇英明。”

周皇站起身,走出了御案,嘆了口氣道:“朕一直在思考發動這場戰爭是不是朕錯了?”

周國太子連忙拍馬屁道:“父皇乃是天子,是國君,天子不會錯!”

“哦?”周皇聽到這裡,開口問道:“朕不會錯?”

周國太子道:“父皇只不過是被小人蠱惑,矇蔽了聖聽,才下令發兵開戰,此番應錯在佞臣而非父皇,望父皇明鑑!”

周皇聽到這裡卻是爽朗一笑:“太子之言,朕心甚慰啊,如此一來朕便不是將百姓拉入兵禍的昏君了。”

周國太子拱手道:“父皇乃是有道明君,廣佈聖德於天下,福澤萬民。”

周皇開口道:“那這場兵禍之災,應當歸結為誰之過?朕又是受了那個小人之蠱惑?”

“這……”周國太子聽到這裡卻是說不出話來,明明是冬日額頭卻不由得滲出了些許細密的汗珠,再不敢出一言。

就在這時,二皇子開口道:“回稟父皇,當初乃是楊家在朝堂之上鼓動百官,故意營造出楚國不堪一擊之象,矇蔽了聖聽,蠱惑父皇發兵征討,依兒臣看來,兵敗之罪應當歸結於楊家。”

說到這裡,二皇子還頗為得意的斜睨了太子一眼,難掩心中之快意。

太子是皇后所生的嫡長子,皇后是楊家的嫡女,那麼太子最大的儀仗自然是楊家。

楊家作為周國的百年世家,出過不止一位宰相,在朝堂之上頗有權柄,文官之中不少人都是楊家的門生。

若是能削弱楊家在朝堂上的勢力,自然就能削弱太子在朝堂上的勢力。

二皇子自然樂見其成。

“楊家……”周皇呢喃了一聲而後開口道:“當初的確是楊家煽動朝堂攪擾是非,矇蔽於朕,此番使得邊關百姓陷入兵禍,楊家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太子聽到此處心下一驚,連忙開口道:“父皇,楊家這些年來忠君報國,絕無異心啊!還望父皇明查!”

周皇斜睨了太子一眼:“不是楊家之過,那太子的意思就是朕之過了?”

天子見周皇不滿之意再生,連忙跪伏於地:“父皇息怒,兒臣不敢,兒臣不敢!”

二皇子在一旁添油加醋道:“太子殿下乃是儲君,既然是儲君自當公平公正,太子殿下如此偏袒楊家,難免會被別人說是有結黨營私之嫌啊。”

結黨營私乃是朝堂大忌,是皇帝心中之大忌,雖然人人都會結黨營私,但是人人都不會去承認自己結黨營私。

可若是讓皇帝發現了端倪,八成那個人或者那群人就該下本子注意點了。

太子連忙跪伏叩頭道:“兒臣絕無結黨營私,望父皇明鑑,望父皇明鑑啊!”

周皇低下頭看著跪在地上的太子,問道:“那麼此時在太子心中,此次兵禍,到底是誰之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