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的賬冊沒點窟窿就怪了!

以前因為各地上交出來的賬目掩飾的好,再加上戶部查賬的方式本身就不夠完善,所以沒有發現,稀裡糊塗的就過去了。

但是戶部現在採用了國商院的核賬方式之後就那些原本掩飾的極好的賬目,問題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了。

在國商院借貸法的層級追查之下,漏洞就會越發的暴露出來。

楚皇可是一個極為愛財的皇帝,除了捨得給受災百姓花錢之外給誰都不捨得花錢,說是一代仁君也不為過。

但是,楚皇對於貪汙受賄這件事和賢王一樣是零容忍的!

不是因為別的,實在是去年的時候被去年的事情弄怕了。

去年的楚國就如同是被天妒了一般,尤其是上半年各地災害頻發,旱災洪災接連上演,楚皇無奈之下甚至都挪用了一部分購置軍馬的軍費拿去賑災。

這件事也是楚皇第一次為了百姓沒有跟賢王商量的事情。

事後賢王也沒有苛責楚皇,為國為民,他也沒有任何理由去苛責,只是自己在永州城的賢王府裡想辦法,不過幸好,天上掉下個新許青,將賢王的擔憂不費吹灰之力的化解了。

從那一刻起,賢王和楚皇就認識到了銀子的重要性!

這也是為何賢王對於周縣尉和徐司馬的事件如此的果決。

這也是為何賢王如此迫切的邀請許青嘗試建立國商院,甚至於不惜拿出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私房錢,就是不知道王妃知不知道。

雖然說楚皇的哥哥是個閒的如同鹹魚一般的賢王。

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不含糊的。

……

五日之後

度支司大院

石桌旁

戶部尚書坐在一旁看著遞交上來的賬目,嘆了口氣:“想不到小師弟這國商院之中的查賬法竟然是如此的高超,這下京城的天怕是要再變上幾變了!”

許青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次不知道會牽扯出多少人的利益,以陛下和王爺現在的脾氣,那些敢在賑災款項之上做手腳的人,怕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幸好現在沒有時間去複查已經被度支司核查過的賬目,要不然的話牽扯出來的官員估計會更多。

戶部尚書也是一拳砸在桌子上:“這群蛀蟲!去年災荒,為了五萬兩銀子的賑災款項陛下都是召集了戶部官員和國子監算學博士數次計算能省則省,他們這群畜生竟然敢在賑災款項上做手腳!實在可惡!死不足惜!”

官職越高的人越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更要知道這一任的君王底線在哪裡。

上一任皇帝對於妄動賑災款管得不嚴,他們就大做一點。

這一任皇帝對於賑災銀子看的比命都重要,他們就小做一點或者一點不做。

即便是貪汙受賄也不會做出什麼太過出格的事情。

除非真的能做到天知地知,若是做不到的話能動的他們就拿一拿,不能動的他們打死都不會動。

這也算是官場上的生意經。

但是京官懂得地方官不一定會懂,反而是那些小官能直接接觸賑災款項,貪起來跟不要命一樣!

小官鉅貪啊!

不過,小官貪汙對朝廷來說也不是沒有好處,大官貪了皇帝還得掂量掂量少了這個人朝廷會不會亂,但是對於小官,朝廷清算下來可絕對不會手軟!

三年前,賢王世子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在京城做紈絝的難度。

三年後,戶部尚書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在大楚做貪官的難度。

為什麼是戶部尚書?

許青表示,別來找我,那些賬都是戶部查出來的!跟我許青一點關係都沒有!

對了,跟國商院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