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狐尾山頭領張化、張幹兩兄弟,當年行走江湖,殺人無數,被武林中人稱為“殺手”。

其實二人並非真正的殺手,許多時候都是替朋友出頭,或者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雖然殺了很多人,但卻談不上濫殺無辜。

後來因為孟州縣令,得知兩兄弟來孟州找朋友,便帶兵前去緝捕,結果反被張化、張幹,還有二人的好友淮西王慶,一起殺了個丟盔棄甲、死傷過半。

還被三隻猛虎一路追殺到縣衙,將縣令殺死在縣衙門口。

事發後,州官府緝拿得緊。

張化、張幹兩兄弟,便邀請好友王慶,一起上二人原來跟隨星雲道長習武的狐尾山,嘯聚山林、佔山為王。

並擁戴王慶為狐尾山山寨之王。

王慶胸懷大志,內心並非只安於這小小的狐尾山,但目前因形勢所迫,只得暫時屈居於此,等待時機。

所以,王慶上山後,第一件事,便採取兩條路一起走的策略,對內,修建軍事要塞,抓緊招兵買馬,訓練軍隊,擴充山寨戰鬥力;對外,聯盟附近的山寨,結成戰略同盟,互相支援。

不得不說,王慶的這套戰略方針,比起其他山寨的頭領,確實是深謀遠慮,看得遠,也考慮的比他們仔細很多。

附近幾個山寨,有的懼於張化、張幹兩兄弟的威名,有的在王慶的鼓動說服下,基本上都與狐尾山結成同盟。

唯獨盤龍山楊林,顧忌於張化、張乾的惡名,不願與他結盟。

王慶、張化、張幹三人,認為楊林瞧不起他們,對此心懷不滿,耿耿於懷。

王慶甚至要帶兵去滅了楊林,奪下盤龍山,將山寨佔為己有。

張化考慮到,此舉不管成與不成,都會被江湖中人恥笑、惡罵,對山寨影響不好。

但王慶從此對盤龍山記恨在心,常懷報復之心。

前兩天,恰好山下探子來報,有一王慶舊日仇家,姓李名大通,長期與州府勾結,設計搜刮民財。最近在東京一富戶處,詐得一大批金銀珠寶,準備運回老家。

州府既不想張揚,多讓人知道,又擔心路上會有閃失,便派了六名護院高手,與李大通和張管家,一起將金銀珠寶運回老家。

王慶探得這夥人,因為害怕狐尾山張化、張幹殺人不眨眼,顧忌他們兩兄弟的惡名,不敢從狐尾山附近的路經過。

改從遠道,走盤龍山邊上的路,較為安全。

因為江湖上有傳聞,盤龍山強人不搶普通客商,只搶貪官汙吏、土豪劣紳。

而他們幾人的打扮,是普通的客商,並不會引起盤龍山強人的注意。

所以,他們以客商的身份,走盤龍山,應該是沒有問題。

之前很多客商,也都是走這條路。

王慶和張幹,帶著十幾個親兵,打扮成客商,分成兩撥,在盤龍山兩個路口埋伏,等候他們的到來。

果然,李大通帶著管家,六名護院高手趕著兩輛馬車,車上裝著好幾箱金銀珠寶。

李大通騎著馬,在接近盤龍山時,因為擔心有強人搶劫,李大通便做出了一個選擇,沒有跟大家在一起,而是遠遠的跟在後面。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大通的這一選擇,是非常正確。

正確到直接救了他一命。

王慶見遠處一隊人馬過來,便料想是李大通他們,於是便從半山腰下來,藏於樹林邊。

張管家因為吃壞了肚子,一路憋的急,又見東家還沒有到,便讓大家到全面樹林邊等一下東家,自己連忙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向樹林裡去解決那大事。

一路提心吊膽,小心翼翼,騎馬遠遠跟在後面的李大通,見到張管家慌慌張張,像逃命似的往樹林裡跑去。

心裡一驚,料想是遇到山寨強人搶劫,連忙下馬,將馬牽進樹林。

躲在裡面,遠遠觀察著前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