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時間和固定的聊天時間,秦仁很少看微信。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他可不這樣。

……

秦仁是從小用qq長大的一代,小學時候和同班同學流行“踩空間”“搶車位”“偷菜”“好友買賣”,都是雛形粗糙的網際網路上最潮流的社交娛樂方式。

那個時候,qq等級就是身份的象徵,由此甚至出現了各種代理掛qq的軟體,線上時間越長qq等級就漲的越快,誰要是有個會員或者黃鑽,絕對就是班裡的貴族。

而這種對qq的推崇和沉迷,在後來網際網路逐漸發達之後,慢慢地就被秦仁這幫逐漸長大了的人所不感冒了。

……

再不久後,秦仁大概高中的時候,微信誕生了。

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一時間,等級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身份象徵”。

秦仁個人猜測,裡面大概是這麼個邏輯:

有微信,代表有手機號。

有手機號,代表有手機。

那時候的高中生有一臺手機,一臺可以裝app的智慧手機,多少還是沾點兒牌面。

另外手機一般是成年人的標配,微信曾經紅極一時的搖一搖約炮功能對於未成年而言也是很神秘炫酷的,所以周圍也就漸漸達成了“大人用”的共識。

這樣的氛圍伴隨在秦仁周圍直到大學。

大學裡瞬間豐富起來的成年人的社交世界,讓成為了秦仁主要的溝通工具。

微信訊息的多少,收發的頻率,也成為了自身成分的標識。

經常用微信的人,大機率就是“現充”。

而如果經常用qq,那大機率會被認為是沉迷沙凋群天天和群友擊劍的阿宅。

……

綜上所述,在大學時因為跟程思雲談戀愛經常看微信的關係,秦仁一度被幾個室友各種羨慕嫉妒恨。

秦仁本人最喜歡的,也是每次微信傳來的“叮冬”一聲提示音。

那代表著他心愛的橙子,又來找他說肉麻到黏湖湖的情話了。

然而時過境遷,現在工作之後,秦仁最討厭的就是微信鈴聲,最不愛看的就是微信訊息。

……

以前他還奇怪呢,為什麼有的人會說自己很忙,沒時間看微信訊息,明明就是開啟軟體瞧一眼的事情,很輕鬆嘛。

可現在秦仁理解了,當你上班的時候看各種工作群已經看的麻木,那麼下班後你根本就不想再點開微信一下,面對各種未讀小紅點,哪怕動一動手指的意願都沒有。

而秦仁的微信上,就有一個頭像的右上角永遠都標記著未讀訊息。

秦仁一直以來,尤其是上班以來,從來都把她的訊息當作月末總結似的,差不多每個月才消除一次小紅點兒。

也就是不久之前,因為吸血鬼之類的一系列事件,秦仁和她的關係在親密程度上發生了一點點變化之後,秦仁才不由自主地增加了一些對她微信訊息的關心。

比如今天上班,秦仁就發現程思雨沒有來,於是在打電話之前,也確認下她給自己發的微信。

秦仁點開小橙子的對話方塊,並沒有今天的訊息,抬手一拉,滑到了上次未讀。

嗶嘀閣

10月10號

【小橙子:姐夫你睡了嗎,我剛剛做夢了】

【小橙子:夢到我們在喝咖啡,然後遇到姐姐了,姐姐不僅給我們讓位置還幫我們買了單,好奇怪的夢】

【小橙子:媽媽說我這是想姐姐了,但我感覺是想你了~】

10月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