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後,領航者號再次飛抵火星,我親自率領調查團登上領航者號,前往墨星。在旅途中,我還時不時和火星基地聯絡,期待能得到好訊息。可惜,火星基地一直沒有和墨星科考團取得聯絡。”

“一週後,領航者號抵達墨星,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這顆古怪星球。實話說,第一眼看到它,我竟然有種不寒而顫的感覺,這顆星球給我一種極度恐怖的感覺,好像踏上它,我立刻就會死亡。和我同行的老兵皆有這種感覺,他們也是神情惶恐。但是領航者號的飛行員卻是面色如常,就像在進行一次普通的太空旅行。”

“事後我分析,我和老兵們全都經歷過腥風血雨,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能夠很敏感的覺察到死亡的氣息。而領航者號飛行員雖然經過苛刻訓練,卻從來沒有真正面對過死亡。”

“我好不容易壓抑住內心恐懼的情緒,命令領航者號在墨星表面尋找科考隊員的蹤跡。很快,超微波雷達就搜尋到科考隊員,他們位於距離小型登陸器二十多米的地方。”

“領航者號在飛行員的操縱下,準確的降落到預先設定的地方。我和調查團穿戴好宇航服,迫不及待的走下飛船。”

“只是看了一眼,我就驚呆了。我看到了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

“十名身穿宇航服的科考隊員橫七豎八的漂浮在空中,他們有的正手持鑽探裝置,有的拿著通話器,還有的好像正在和同伴聊天,他們仍然保持著臨死時的動作。”

“雖然沒有進行解剖,我已經可以確定這些科考隊員是在一瞬間死亡的。墨星上一定是發生了一場大災難,讓這些科考隊員在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瞬間死亡。”

“這個想法,讓我不得不強忍住悲痛,命令調查團把科考隊員們的屍體都帶回領航者號。然後命令領航者號飛到數千公里外,這才開始調查科考隊員的死因。”

“死因的調查相當簡單,解開他們的宇航服,不使用任何儀器,憑藉雙眼我就能看出這些科考隊員全部死於寒冷。因為他們渾身冰冷僵硬,面露古怪的微笑,就像在做一個美夢般。”

講到這裡,海哥突然停頓下來,長嘆一口氣:“他們雖然死亡了,但是並沒有遭受折磨,這也算唯一讓我感到欣慰的事情了。”

“你知道嗎,被凍死是所有死亡方式中,讓人最感不到痛苦的一種。”

“凍死是說人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超過體溫調節的限度,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出現障礙導致的死亡。為什麼會是最感不到痛苦的呢?”陳淑嫻從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疑惑的問道。

海哥解釋道:“人是一種恆溫動物,人體每時每刻都在散發熱量。當人體的熱量流失速度大於熱量供給時,人就會出現失溫現象,即體溫下降。

人體的溫度開始下降時,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打寒顫,也就是全身冷得發抖。這是人體為了抵抗體溫下降而採取的一項措施,在此期間,心跳也會加快,這是為了加速血液迴圈;呼吸變得急促,血壓升高。這些現象被稱之為保溫反應,是一種身體本能產生的保護性行為。”

“當保護性行為也不能緩解溫度的下降時,人體就會本能地做出了一定的取捨,對血流進行了重新分配,將熱量優先分配給內臟和大腦等重要部位。人體此時因為低溫會劇烈抖動,四肢冰涼、失去知覺,手腳變得僵硬、不聽使喚,面色蒼白,整個人變得疲勞、呆滯。”

“隨著溫度的繼續下降,人體的呼吸和心跳的頻率都會減緩;中樞神經系統被抑制,一些感官都消失了,意識開始變得遲鈍、模糊,並出現幻覺。”

“這時,低溫會破壞人體的感溫器官和中樞神經,讓他在死前最後感覺到虛幻的溫暖,所以凍死前面部表情很安詳,有些看起來甚至面帶微笑。”

陳淑嫻這才明白過來:“那麼,他們不是身穿宇航服,宇航服內有溫控裝置,怎麼會凍死呢?”

“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經過解剖,我們確定了十名科考隊員全部是被凍死的,並且他們體內細胞膜上的冰凍痕跡說明他們死於一瞬間。上一刻,他們還在進行各自的工作,下一刻,就突然被凍死了。”

“經過多次分析,我們仍然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不得不把墨星上發生的事和科考隊員的屍檢報告發給了李默教授。”

“兩個小時候,我們收到了李默教授發回的資訊,他要求我們在太空中觀察墨星表面的溫度變化。”

“雖然不明白李默局長為什麼有這種想法,但我們還是從領航者號上放出了幾百枚溫度感測器,然後在太空中靜靜觀察。在白天,墨星表面的溫度一直恆定在零下200攝氏度左右,這種溫度雖然遠超常人想象,但是並不足以對宇航員造成傷害。”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