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大家可以明確看出在純數學的描述中,如果我們可以尋找到一種合適的新增劑,完全可以提升量子隧穿效應發生機率。”

“當這種機率提升到99.99999%時,意味著我們也許在5萬攝氏度下實現可持續的核聚變。”

階梯教室內,十位高能物理界的巨頭頻頻點頭。

今天已經是李默來到華科院的第十天了。為了向這些教授們解釋清楚,使用純數學可以準確的描述量子隧穿效應發生機率,他已經整整當了十天的老師。

好在這十位高能物理界的巨頭,本身就擁有深厚的數學功底,要不然花費的時間還要更多。

“墨子科技可控核聚變計劃的可行性,經過十天的講解,相信大家已經相當清楚了。”李默回過頭,一字一頓地說:“現在大家開始舉手表決吧,同意的請舉手。”

收穫的季節來到了。

率先舉起手的高能物理理論研究學派的王教授、孫教授、李教授、張教授,他們並沒有領導實質性的核聚變專案,墨子科技的計劃和他們並沒有利益衝突。

華南高能物理研究院的方、桐兩位教授把詢問的目光投向了他們的領導劉院士。因為他們正在進行鐳射點火慣性約束核聚變裝置的研究,雖然遲遲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讓他們放棄多年的心血,也是非常困難。

劉院士皺著眉頭,終於嘴角流出一絲笑意,緩緩的舉起手:“雖然這個計劃不一定成功,但明顯要比我們華南所的設計好多了。”

“我贊同!”

隨著他的舉手,方教授和桐教授陸續舉起了手。

十巨頭中有7位已經贊同,只剩下華科院的三位了,李默長舒了一口氣。

7:3的結果已經決定了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但是他還是希望華科院的三巨頭能夠舉手支援,畢竟可控核聚變是一個龐大的專案,涉及到高能物理研究的方方面面,以墨子科技自身的實力很難完成。這時,來自華科院的支援相當重要。

“周院士、王院士、張教授,你們認為我這個計劃是否可行?”華科院三巨頭遲遲不舉手,李默不得不出言詢問。

“唉...”見李默等著他們表態,王院士臉上閃過一絲苦笑,緩緩舉起了手。張教授眼角餘光瞥見,也立刻舉起了手。

只剩下一人了!

“周院士?”李默面帶微笑。

“哼!”

“要搞純數學核聚變你們墨子科技自己搞去,我們華科院不參與!”周院士此時已經明白墨子科技的可控核計劃是大勢所趨,但他不肯放下為數不多的尊嚴。

聽到同僚的話語,王院士站起身來:“老周,核聚變是個人的事情嗎?”

“它關係的華國的千家萬戶,在這個計劃面前,我們應該放棄學術成見,齊心協力。”

聽到王院士的怒斥,周院士臉色通紅:“如果我們華科院加入墨子科技的可控核聚變專案,那麼歐洲的ieer中心,會立刻把我們踢出去。”

“這些年我們的心血都白費了!”

聞言,李默立刻明白了癥結所在,華國之所以參加ieer,完全是由華科院的這位周院士牽的頭。隨著國家對ieer投入的日益增大,周院士在國際高能物理學界的地位也日益攀升。

這就像一個通天梯。

現在墨子科技提出華國自己的大規模可控核聚變計劃,等於向ieer宣戰,同時等於把周院士通向名譽和地位的通天梯砍斷。

“你!”王院士也立刻意識到了同僚此言的不妥當,生氣地說:“老周,ieer打的什麼主意你不明白嗎?”

“20多年了!”

“ieer已經建立20多年了,每年耗資無數,卻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現在我們華國要建立自己的大規模可控核聚變專案,你這樣阻攔,是何居心!”

此時,華南所和理論派的幾位教授,也逐漸明白過來。他們露出了鄙視的眼神,原來這位道貌岸然的周院士,是拿著國家的科研經費,為自己謀福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