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卡達卡申IEER中心

第21界IEER國際可控核聚變研討會已經進行到了第5天,大禮堂內座無虛*******臺上,一位30多歲的金髮青年正流利的“朗讀著”報告,臺下坐著幾百位來自全世界的高能物理學家們。

“劉曉峰,按照大會的日程安排,下一個就輪到你了。”最後排,一位頭髮花白的華國老人翻看著大會的日程安排,不放心地叮囑身邊的學生:“只要你可以在這IEER國際可控核聚變研討會上順利完成報告,就擁有了博士畢業的資格。”

“方教授,臺下的那些物理學家們不會挑毛病吧?”他身旁,一位年紀大概30多歲的華國年輕人,看著身邊的老教授,怯生生的問:“畢竟我的論文中,大部分理論都是...都是...憑空想象的。”

“這樣能行嗎?”

“怎麼不行?”這位方教授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笑容:“就像現在臺上作報告的埃爾坎·坎波斯,他的論文主要是探討在核聚變中,可能出現的粒子種類和豐度。”

“除了大部分已經被發現的射線外,他的論文主要論述了一種叫做‘2NDF’的高能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屬性。”

“按照物理學定律,這種射線確實有可能在核聚變的高溫中存在,但是也很有可能不存在!”

“但結果重要嗎?”

“不重要!”

“你明白了嗎?”

方教授一雙銳利的雙眼盯著自己的學生。

劉曉峰一臉茫然:“明白...明白什麼?”

“唉...”方教授長嘆了一口氣,這位學生就是太老實了,如果不是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今年參加IEER國際研討會的機會怎麼會輪到他呢。

不過方教授還是決定講清楚、說明白,畢竟萬一這位弟子由於“膽怯”被問出了破綻,這個寶貴的名額就算是浪費了。

他皺著眉頭,思索了片刻,眼中一亮:“你知道做視而不見嗎?”

“視而不見?”劉曉峰面帶疑惑。

“這是《禮記·大學》中的一個成語。”方教授面帶一絲神秘微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作為一名高能物理專家,方教授非常以自己的古文學修養為傲。

“視而不見...”

“視...而不見!”劉曉峰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激動地問:“您是說,臺下的那些評委也知道這種名為2NDF的粒子很可能不存在,但是他們並不會點破。”

“這樣...這樣埃爾坎·坎波斯的論文,就可以順利透過了。”

方教授笑著說:“這就是我們高能物理界的好處啊,由於微觀世界粒子的不可觀測性,同行很難驗證論文的對錯。”

“每一次的熱核試驗,參加試驗的高能物理專家們,都能水一大波論文。”

“至於論文的正確與否,重要嗎?”

“不重要!”

“這些前沿的理論如果應用在實際生產生活中,至少還需要幾千年,甚至是上萬年,早已經與我們無關了。”

劉曉峰聽得目瞪口呆,他不敢置信的問道:“可...IEER中心就允許這種隨意編造的論文,在大會上宣讀?”

對於自己的論文,劉曉峰心中最清楚不過,他不過是套用了幾個老舊的高能物理理論,然後根據核子實驗中監測到的資料,編造出了一個新的理論,一個他自己都不相信這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