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領航者號的船員中,除了船長應偉群和安全官逍客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航天人員,而於師洛、劉建雄和石任道是都是僅僅經過兩個多月訓練的普通人。他們組成的這支隊伍,足以完成在火星表面建設基地這個重任嗎?”

“並且他們之中,年紀最大的於師洛已經42歲了!”

在這個35歲就要面臨失業危險的時代,墨子科技竟然聘請了一位42歲的“大爺”,還要把這位大爺送到火星上執行任務。

太離譜了!

回過神的房瀾山,毫不猶豫的提出了他的第二個問題。

世界上什麼職業的人數最少?

答案無疑就是宇航員,尤其是那些曾經上過太空的宇航員。

太空的工作環境和地球迥異,吃飯、喝水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在失重環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員的飲食就變得十分複雜而且特別奇妙。

宇航員身處太空中近乎真空的環境,必須時刻穿戴者厚重的宇航服。一旦宇航服出現漏洞,宇航員就會因為體內壓力過大導致的各器官破裂,如內臟外翻、眼球膨脹破裂等現象,最後成為一團軀幹、內臟、血液混合物。

可以說,宇航員身處太空之中,時刻處於危險之中。所以在世界各國對宇航員的篩選和訓練都極其嚴格。

據來自自媒體大V的絕對不可靠統計,每100萬地球人中,才有可能出現一位真正的宇航員。

但是為什麼李默教授會選擇3名普通華國人作為執行修建“金字塔”的隊員呢?

難道是因為缺少人才?

熟知墨子科技實驗室人才儲備情況的房瀾山,毫不猶豫的否決了這個答案。因為李默教授一直對收集人才有著獨特的嗜好,每年有數千位各大名校的畢業生加入墨子科技。

更別提那神秘的“墨星計劃”,培養出的人才已經成為了實驗室各個科室的頂樑柱,有著墨子科技菁幹班之稱。

再不濟可以借用官方的航天人才。華國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宇航員,有一些還有著豐富的太空經驗。

如果李默教授向上面提交申請,估計很快就會有數位經驗豐富的航天員辭掉原來的工作,加入墨子科技實驗室。

在任何有理智的人看來,這些選擇要明顯優於派三個“普通人”去火星。

也許老闆真的失去理智了?

想到這裡,這個不可思議的念頭,出現在了房瀾山的腦海中。

他雙眼瞪大,試圖從李默教授的面部微表情中,尋找到一絲依據。

李默並不知道房瀾山豐富的內心活動,他輕品一口茶水,給出了答案。

“我之所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篩選出於師洛、劉建雄和石任道參加這次的任務。”

“是因為他們的身份!”

房瀾山徹底迷糊了。‘墨子科技付出了巨大代價’這句話這倒是可以理解。

畢竟為了讓這三位最高學歷為大專的“人才”在短短2個月時間內,掌握完整的航天宇宙知識,房瀾山可是親自帶領著來自頂級名校教授組成的團隊,花費了一週時間編纂出一套“簡單易懂”的教材。

更別提為了訓練他們,墨子科技特意搭建了專業訓練場,從特種部隊聘請來的頂級搏鬥教官。

甚至特意邀請了,曾在國際空間站呆了長達“115”天的克里卡列夫加盟,教練團隊。

可以說,為了讓這三位“普通人”,有在火星上活下去的可能性。墨子科技的專家教授們,已經使用了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方法。

但是於師洛、劉建雄和石任道之所以能參加任務,是因為他們的身份?

他們什麼身份?

於師洛學歷高中,職業:瓦工。

劉建雄學歷大專,職業:電力維修工。

石任道學歷高中,職業:無業。

這是三個普通人和航天這種高科技完全不搭邊。

房瀾山臉上呈現出濃厚的疑惑。

李默微微一笑:“因為他們是普通人類。”

“如果人類向步入太空,真正殖民火星,必須讓普通人具備登上太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