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天,情況似乎有些不同,一輛紅色的太空挖掘機出現在了撞擊坑的邊緣。

一條高達50公分的壟溝攔住了挖溝機的去路,只見它微壓大臂,用剷鬥支撐身體,然後下壓小臂,履帶輪半懸空,瞬間越翻越了壟溝。

動作連貫而絲滑!

“船長,您這多功能太空挖掘機開得真棒!”逍客在副駕座上,伸出了大拇指。

“那是當然,當年俺也是在藍翔的優秀畢業生。”登陸火星的過程異常順利,也讓李默有心情展現為數不多的幽默。

他操縱著探測車小心的避開一道深溝,要知道在火星,可是不存在4S的24小時救援服務的。

實際上,當初設計飛船時,設計師房瀾山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的領航者號需要搭載一臺什麼型別的太空探測器,並根據在NCSA的經驗,給出了幾個設計方案。

但李默看過這些探測器的設計方案後,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因為這些太空探測器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太“單薄”了,也許不小心碾到一顆石子,就會翻車。

當然了,這並不是房瀾山的設計水平不行,只是他依然對新型太空飛船秉持著“老舊”的觀點,盡力節省飛船的每一分的空間和質量。

這些對於“常規”太空飛船當然很重要,但對於擁有三組低光速電離子能發動機和超大空間的領航者號來說,卻不是任何問題。

李默對於太空探測器的要求就是:實用,穩定,全地形。他可不希望飛行了數千萬公里,最後因為探測器出了問題而無功而返。

這時地球一種野外工作小能手映入了他的眼簾挖掘機。

難道還有哪種機械比挖掘機更適合野外工作嗎?

於是,一艘酷似挖掘機的太空探測車在墨子科技實驗室工程師們的手中誕生了,它擁有挖掘機的強悍的越野功能,並且由電力驅動。

他們稱這種探測器為太空挖掘機。

“船長,雷達顯示前面6點鐘方向,似乎有金屬感應。”逍客手指向遠方。

金屬感應?

難道是火星文明?

李默不由的狠狠踏下加速踏板,挖掘機以時速100公里的速度疾馳。

“嘀...嘀...嘀嘀...嘀嘀嘀。”

在一座火星小沙丘前,高靈敏雷達的警報聲發出了連續的轟鳴聲。

就是這裡了!

雷達顯示的金屬感應正是位於小沙丘的內部。

李默和逍客相識一笑,即成為登火第一人之後,他們將再成為發現外星文明的地球英雄。

掌聲和鮮花,榮耀和金錢唾手可得。

懷著激動的心情,李默操縱著探測車挖掘機的挖鬥,輕輕鏟開沙丘頂部的火星沙塵。

隨著挖機的挖掘,沙丘越來越小。

“船長,如果我們把那東西挖壞了?”

“是不是就不值錢了?”逍客眼睛緊盯著挖機的動作,生怕下一刻,那埋藏了幾億年的外星遺蹟就被破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