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十二月,華國大地經過數次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早已變得寒冷無比,街頭的路人也穿上了厚厚的棉衣,當然路邊不時有愛美的女孩子,為了展示美妙的身材,一身“清涼”的裝扮。

但無論是厚棉衣還是“清涼裝”,他們在胸前都不約而同的佩戴了一個藍白相間的“保護傘”標誌,偶然有忘記佩戴的人也在同伴的提示下,從遍佈街頭的崗亭內免費領取到了一個嶄新的“保護傘”。

同時,如果開啟家中的電視,你可以發現華國的各大電視臺都在直播著同一個畫面,畫面中一個飛碟形狀的太空飛船正靜靜停在一片戈壁灘上,在陽光下閃爍著銀色光芒,十多位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工程師正圍著飛船進行最後的檢測。

500米外,上百位各種膚色的記者站在攝像機前,神情激動的用各種語言報道著現場的詳細情況。

1000米外,3000多位觀眾揮舞著手中印有“墨子科技”和“領航者號”的巨大標牌,發出陣陣歡呼聲。

無論是現場的工程師、記者還是觀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胸前同時佩戴著“保護傘”的標誌。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大家可以從直播畫面中看到,墨子科技的領航者號正在進行啟航前的最後檢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會在今晚12點踏上前往火星的旅途。”

“據我們從墨子科技的太空飛船專案中心得到的最新訊息,領航者號採用了一種新型能源做為飛船的動力,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它的外形和目前人類常規飛行器有著明顯的區別。”

戈壁灘上,一位國家電視臺的女記者不斷用手收攏被大風吹得凌亂的頭髮,手持著話筒,滔滔不絕的介紹著。

“謝謝小熙從現場發回的報道,現在把畫面切回直播室。”國家電視臺的當家主持人李小萌坐在播報臺上,低著頭看著手稿,“剛剛是我們的記者從前方發來的現場報道,根據最新的訊息,墨子科技的領航員號之所以採用飛碟形狀,最主要的原因是採用了未知的新型動力。”

“對於這一點,我們請華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張局為大家解讀一下。”

電視畫面上出現了一位身著白軍裝的慈祥面孔。

“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大家可能都知道啊,目前全世界的航空器都是根據同一個原理製造出來的,不管是歐洲的歐羅巴系列火箭還是M國的土星家族火箭,可以說全世界的太空飛行器都和我們華國的竄天猴有著同樣的外形和原理。”

“取一根中空的圓柱體,然後拿火藥向裡面搗..搗..搗..”

“搗得越瓷實,威力越大,然後點燃引線。”

“噓....啪....火箭就飛上了太空!”

張局生動的解釋引得了主持人的頻頻點頭,“也就是說目前世界各國使用的航天器,大都具備圓柱形的外觀,在燃料燃燒的反作用力之下,才能獲得足夠進入太空的動力,是不是這樣?”

張局滿面笑容,自信的點點頭,“可以這麼說,當然了不同國家也會根據自身的愛好,在他們各自的火箭增加一些零部件,比如M國就特別喜歡在火箭或太空飛船的尾部,新增數個小翅膀,表示他們的火箭速度高。而俄國喜歡把火箭的箭體做得又粗又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力。”

“那為什麼領航者號會採用類似UFO的飛碟外觀呢?”

“是不是真如前方記者所說,是由於飛船採用了新型能源。”主持人努力把跑偏的話題拉了回來。

張局微微一笑:“有這種可能,我曾經研究過墨子科技實驗室,有過一個驚人的發現,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

“那就是這個實驗室只做地球上從沒出現過的東西,比如他們的墨星電池,還有被譽為量子時代開端的量子晶片。”

“他們似乎只對未知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