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務釋出:

任務:再攀數學高峰

說明:每一道數學未解難題都是人類在探索宇宙中遇到的謎題,它們蘊含著宇宙的奧秘,所以真正的學霸會把挑戰未解難題作為目標。

要求:徹底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獎勵:500000點科目經驗,一次普通抽獎。

時限:365天

接受:是/否

哥德巴赫猜想?

當李默看到這次的新任務時,心臟猛然一跳,因為這道難題實在太出名了。

出名到什麼程度呢,有“好事”的學者統計過,全世界民間科學家研究最多的問題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每年各大數學雜誌社都會收到,數千封聲稱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論文。

在網路上更是出現了許多“數學愛好者”的提問:“如果高中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會被清華北大數學系保送嗎?”

“如果我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能入職中科院嗎?”

.............

相對於其他數學難題,就數哥德巴赫猜想最受民間科學家的青睞。而這一批民間科學家,甚至還有了一個獨特的稱號“哥猜家”或“哥迷”。

那麼問題來了,民科為何偏愛哥德巴赫猜想?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麼是民科。

首先,民科並沒有明確的官方定義,民間科學家大多學歷較低,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無意接受科學訓練。但是他們卻對科學狂熱,希望一舉破解某一重大科學難題,或試圖推翻某重大科學理論,並致力於建立某個龐大的科學體系。

其次,並不是不從事科學專業的科學家都是民科,比如曾與霍金合著過《時間簡史》的列納德·蒙洛迪諾,是一位知名演員,曾出演過《星際迷航:下一代》,物理學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不過他在研究的過程中,太不業餘了,一不小心成了著名的物理學家。

所以總而言之,民間科學家並不是由個人的身份和職業所決定,而是看他在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是否嚴格的遵循科學規律。

民科喜歡的問題一般必須具備兩個要素:

第一,題目必須簡單,當然如果連題目都看不懂,再民科的人也無法下手。而哥德巴赫猜想

的命題,其實只需要你具備小學數學水平,就能看得懂。其表述是極其簡單易懂: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例如,4=2+2,6=3+3,=3+5,0=3+7...

第二:題目必須有名氣,不然證明出來給誰看呢?熙來攘往皆為利來,民科並不傻,他們絕對不會把精力放在一個毫無名氣的難題上。自華國數學家陳生證明出哥猜的前身:+=2後,哥猜的名氣在國內那是直線上升,遠超過同級別的那兩道。

哥德巴赫猜想完美的契合了要求,自然深受民科的青睞。

但李默覺得還有一點就是:哥德巴赫猜想,這名字太有逼格了,字縫裡透著一種浮士德氣質,巴洛克的不羈,以及一點點小資,民科愛美有什麼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