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構想!這種方法完全規避了傳統量子計算機的缺陷。”周明瑞已經讀完了材料,激動的拍著腿說道,目前國外科技實驗室設計的量子計算機,為了維持計算核心粒子的量子態,紛紛採用保持超級低溫的方法。而超級低溫的維持,需要龐大的裝置和消耗巨大的能量。

老闆的構想,巧妙的運用了粒子的糾纏性,來維持計算核心粒子的量子態,這種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天才構想。

周明瑞為了剛才說過的話感到羞愧。

“這種粒子真的存在嗎?”

“利用原子融合理論,用35個原子來製造相對質量達到52的整體粒子,可行嗎?”

一向老成持重,心思嚴謹的周大方皺著眉頭問道,根據科學邏輯,老闆的方案完全可行,現在的問題就是這種整體粒子是否存在。

“這就是你們要做的了!”

“我需要你們根據資料,查詢出不同的原子組合,然後設計出詳細的實驗方案。”李默微笑著說道。

“如果合不成這種整體粒子呢?”周大方追問道。

李默目光看向遠方,低聲說道:“如果合不成這種整體粒子.....”

“就意味著量子晶片專案完全失敗。”

“不過!”

他拳頭緊握。

“科學的樂趣不就在於探索未知嗎?”

“不嘗試一下,你們怎麼知道呢?”

是的,科學探索中總會遭遇到失敗,真正的勇者將會直面著這些失敗,只有弱者才會畏縮不前。

他慷慨激昂的一番話,讓憂心忡忡的眾人精神一振。

目前的科學界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大多數知名科學家的成就,都是在20歲30歲之間做出的,而到40歲以後,仍然能繼續做出顛覆性成果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普通人會認為,這是因為人類的思維在2030歲時最敏捷。

可在這些身為科學家的實驗員們都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當一位科學家做出了巨大的科研成果後,那麼就意味著他已經功成名就了,他們完全可以依靠著這些成果,在一所大學裡當教授,閒暇時還可以到處開一開學術研討會,過著悠閒的生活。

在他們看來,李默已經憑藉著墨星的發現賺足了名氣。而墨星電池釋出後,據《富富斯》雜誌預測,李默最慢也會在5年內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所以李默完全不必要為了一種虛無縹緲的量子晶片承受這麼大的風險。

已經“功成名就”的老闆,還能擁有這種冒險精神,他們這些實驗員們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你們現在分成3個小組,根據這些資料,設計出可行的實驗方案。”李默看到實驗員們的爭勝心已經被成功激起,開始佈置任務。

他知道,相比於上次單一的鋰原子碳原子對撞,這次實驗任務需要35個原子對撞,實驗難度也會成指數等級提升。

而現在他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預約”對撞機。

“什麼,對撞機一個月的使用權?”

果然聽到李默的要求,一向沉穩的王老把剛喝進口中的茶水噴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