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日常“俗務”的李默終於有了空閒的時間,他開啟上次沒有完成的量子核心粒子的計算手稿。

“52相對質量的粒子....”

“地球上不存的粒子...”

李默面對草稿上的數字發呆,為了計算出符合條件的粒子,他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計算方法,可最終結果都是“52”!

對了,靈感激發水!李默想起學習輔助系統的獎勵。

按照學習輔助系統的“脾氣”,這滴靈感激發水,應該就是被用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量子世界充滿了迷霧,如果想要看透過迷霧看清背後的真相,就必須讓自己處於智慧的巔峰,甚至需要靈感激發水的輔助。

李默從揹包中拿出了那支玻璃瓶,看著上面貼著的“這不是水”的標籤,猶豫了許久。

開啟瓶蓋,瓶口對準嘴巴,一滴液體滑入喉嚨,瞬間消失在腸道之中。

“這壓根就是一滴水吧?”李默努力的回味水滴的味道,發現唇齒之間,沒有殘留任何氣味。

算了,他決定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把關於量子晶片的思路重新整理一遍,也許在靈感激發水的作用下,會有新的發現。

李默拿出一張草紙,在上面寫道:

.選擇一對粒子,分別為它們命名:粒子A,粒子B

2.粒子A和粒子B在對撞機中相互作用,讓它們具備綜合整體性質,這樣它們之間就會產生量子糾纏。

3.增加這種量子糾纏的馮諾伊曼熵,使兩個粒子之間可以產生遠端的與不可分性。根據量子糾纏理論,A粒子發生的變化,會無視時間空間的反應在粒子B上。

4.把粒子A作為量子晶片的核心粒子,粒子B置於實驗室內可以激發量子態的觀察者效應下。

5.由於粒子B處於量子激發態,根據糾纏效應,粒子A也必然處於相同的狀態。

6.根據量子計算機原理,在處於量子態的粒子A中建立底層程式構架,這樣粒子A就具備了作為計算核心的作用。

在這個的思路中,問題的基礎和難點就在於如何選擇合適的粒子A和粒子B,李默採用了粒子篩選法作為計算依據。

可是計算出來的結果卻是,符合條件的粒子的相對質量需要達到52!

“哪裡出問題了?”

李默把所有的計算手稿平攤在辦公室地面上,50多平的底面,被寫滿計算公式的手稿覆蓋。

“沒有錯誤!”

“沒有錯誤!”

“沒有錯誤!”

所有的理論和計算結果都沒有錯誤!

他疲憊的躺在地板上,雙眼微閉。

這時腦海中劃過一道閃光,這是靈感的迸發。

“原子融合理論!”

李默想起了自己的原子融合理論,原子之間存在一種特殊的融合狀態,這種狀態會讓數個原子處於一個整體之中,那麼這個整體原子的相對質量就有可能超過52。

並且整體原子依然具備原子的特質,具備量子態。

他彷彿看到了一線曙光,激動的從地板上跳躍起來,抓過一摞稿紙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