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嘀...”伴隨著一陣清脆的提示音,化學物質分子分析儀外部的綠色指示燈閃爍了幾下。

“主人,廢棄電池內的綠色物質的成分已經分析出來了。”小花已經從分析儀中獲取到了資訊。

“請講!”李默目光停留在實驗臺上的外星廢棄電池殘骸上,他對於這個“一次性”的化學物質分析儀得出的結果充滿了期待。

“根據分析報告,電池內的主要成分為高純度的碳元素還有少量的鋰離子。”小花回答道。

碳和鋰離子?李默大吃一驚,這個答案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

因為碳元素本身並不具備導電性,它的原子核內部的電子也很不活躍。

根據電池的原理,製作電池的元素首要的條件就是擁有活潑的電離子。就像鋰元素之所以能成為各種電池的首選,是因為它的荷密度很大並且有穩定的氦型雙電子層,使得鋰容易極化其他的分子或離子,自己本身卻不容易受到極化,由於電極電勢最負,鋰是已知元素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

而碳元素碳在元素週期表中屬第4a族頭一名元素,位於非金屬性最強的鹵素元素和金屬性最強的鹼金屬之間。它的價電子層結構為2s22p2,在化學反應中它既不容易失去電子,也不容易得到電子,難以形成離子鍵。

怎麼可能成為製作電池的原料?

李默深深的懷疑這臺分析儀出現了錯誤,可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習輔助系統出品的東西是不會存在功能性錯誤的。

“你確定電池裡面用作電芯的材料是碳元素嗎?”他疑惑的問道。

“很確定,並且這種碳的純度達到了99.9999的極限純度,餘下的0.00001為鋰元素。”小花回答道。

“可是碳元素根本不適合作為電芯啊?”李默問道,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把小花當做了一位博學的夥伴。

“人類有一句哲學名言叫做,存在即合理。”

“既然這個外星電池內部是用高純度的碳元素作為主要材料,肯定有他們的道理,我們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小花的話充滿了哲理。

李默忽然靈感一現,他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

物質的屬性不但與其元素特點有關,更重要的是會受到結構構造的影響。就像人造物的巔峰,計算晶片cpu一樣,它的成分只是高純度矽,就像沙漠裡的沙子一樣,但經過光刻機的蝕刻,卻可以在每秒中完成數十億次浮點運算。

化學成分類似,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內部結構也相同。

碳元素是地球上分佈最廣泛的元素之一,它可以構成人類生命必需的氨基酸,也可以構成一顆恆流傳的鑽石。

那麼碳元素是不是存在著一種特殊結構,使它本身具備超強儲存電流的能力呢?

答案是完全可能!

“主人,我覺得您這樣拍腦袋的行為並不屬於安全行為,根據資料統計,每年全球有135人因這樣拍腦袋導致了腦震盪。”這時,小花發出了清脆的聲音。

135人因拍了一下腦袋,拍了了腦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