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家的可還有個閨女呢?以後還說不說人家了?

就是那兩個小子說媳婦兒,人家女方還能不打聽的?

連自己閨女都這樣苛待的人家,能善待兒媳婦兒?

魏氏從鎮上拿了藥回來在經過村裡空地的時候也聽了一嘴,知道是柳家的丫頭回來了,姑爺孩子都跟著回來的。

有人還特意跟她透露,還有宋彪的人護送回來的,其中一個軍爺就是上次來村裡送銀子的那個,現在都還在柳家。

這個訊息對與魏氏來說不知道好不好,但絕對是亂了她的心緒。

現在在家裡,關於宋家的話她是半個子都不敢提。

丈夫能下地走路了,也能吃飯看書,只是不能握太久的筆,藥也還要繼續吃著。

兒子的身體也好了,但他一直都不出門。

雖然從前他也不愛出門,但那時候是一心讀書,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讀書上。

現在他書也不讀了,文章也不做了,就成天關在屋裡不出門。

魏氏跟丈夫商議著要給兒子娶個媳婦,俗話說成家立業,等他成了家說不定能振作精神。

夫妻倆在家把附近村子裡的姑娘家都討論了一遍,就沒有一個能入得了他們眼的。

比起從前,他們已經把要求放得很低了,但都看不上。

後來魏氏去找了媒人,但媒人一見著是她,支支吾吾的搪塞。

她不是沒臉沒皮,也知道是為什麼。

之後夫妻倆再一琢磨,想著兒子年歲是真的不小了,再不能拖,要不就再放低些要求。

只要是能好生過日子的,做活兒利索的,他們也能接受。

就這樣,又塞了些銀子給媒人,終於是有了個好訊息。

夫妻倆都還覺得能接受,但顏毅不能接受,他一聽說是鄉下丫頭,當即就不幹。

沒辦法,魏氏也只能去跟媒人賠禮道歉。

這兩個月不用吃多少藥,也不用買筆墨紙硯,花銷倒是少了,每月還能剩下幾個子兒。

魏氏就想著,要不就給兒子買個清白人家的姑娘。

不管怎樣,總要有個人來照顧兒子的。

現在家裡好有些積蓄,也能買的起個人,之後兒子再去找個私塾做先生,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不一定就要考科舉,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到哪裡去不比泥腿子強?

這樣一想,魏氏心裡的不平衡和混亂又少了些。

這幾天她就去媒婆那裡再說說,怎麼都要挑個好的來伺候她兒子。

到了晚上,溫家做飯的婆子做好了飯就把飯菜送到了主子們的房裡,二老的送到堂屋裡。

等老大老二兩家子踩著飯點兒過來,卻發現竟然沒有他們的飯菜。

而且,都已經吃上了。

在屋裡吃是柳萍萍怕孩子們和男人再吃不飽。

沒有多準備是因為她回孃家來要負責自己的飯食,沒有再負責分了家的哥哥們家的飯食的道理。

“小妹,你這是什麼意思,還怕我們多吃了你一口兩口的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