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陸陸續續的不少的文案都接著發了出來,比較知名的幾位影評人也是發出了他們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

周連生看完第二遍後,在路上也是迅速編輯著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然後在自己的賬號“連生講電影”發了出來:

“在入場前,我特意問了一下朋友,他是否會在元旦檔期中主動選擇這麼一部電影消費,結果可能就如同大多數人一般,在不瞭解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情願選擇其他的電影進行觀影!

但是在我們看完後,我只想說,絕對不虧!

先談談我對於演員的評價,我認為演員有幾種層次:

第一種就是“我”哭了,但是觀眾們沒有感覺甚至於對這個表演想笑,這種就是沒有入門。

第二種就是“我”哭了,觀眾們能感受到悲傷,這種才能被稱為演員,你能分享給觀眾們多少情緒,你就有多高的演技。

第三種就是“我”哭了,觀眾們能感同身受一般,一起抹眼淚,能透過自己的表演,迅速的讓觀眾們沉浸在角色之中。

這種就到了影帝級別,可以在電影獎項中有機會競爭影帝的獎項。

第四種就是“我”不哭,但觀眾能感受到你的悲傷,為你而哭,這就是影帝中極高水平,完全足夠拿到影帝的獎項。

再談談這部電影的幾個賣點吧,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肖邦的貢獻給我們的精彩表演,他在《大山》中的表演對我而言就是第四層的水準。

如果說,下一個影帝可能是誰,我想我腦海中浮現的身影一定是他!

如果說《風雪》中我們看到的演技僅僅只是他的冰山一角,那麼《大山》中...

在看完第一遍的時候,這部電影給我最深的印象還只是肖邦的演技,對於劇情我還是有些懵的時候,那麼看完第二遍的時候,我才正真震撼於整部劇情的設計。

一下內容一些劇透,慎點!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通訊兵帶著全團最後的一抹救援希望突破出去之後尋求救援的故事...

若是前面的一切都還是很正常的話,那麼中間老虎與馬的故事就讓我覺得有些奇幻了,當然如果說動物通人性也能解釋,但是我覺得這段劇情是有著更深層次的隱喻。

在逃入大山時,還有一名戰友,但是在電影中我卻絲毫沒有看到主角對於戰友的生存抱有希望,僅僅只是因為他也有這個任務嗎?

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測,如果將那匹馬理解為與他一起存活的戰友,將那頭老虎換成追殺進來的鬼子,戰友為了保護身受重傷的主角,將追進來的敵人引走。

所以主角最後回到大山,找到為救自己而死去的戰友屍骨...”

通篇下來滿是誇讚,讓不少關注他的粉絲也是引起了好奇。

尤其是對肖邦演技的吹噓,佔據了極大的篇幅,讓雖然在歌壇中聽過肖邦的名字,但是不少比較關注電影的人對他主演的電影是沒有興趣的。

經過自己喜歡的博主這麼一吹,他們倒是產生了些興趣,也是紛紛購票選擇看看這部電影肖邦的演技是否想博主吹的那般神奇。

元旦檔期的電影大戰隨著各個電影首映完成,開始了第一天的元旦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