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曾經有人大致統計過,想要在戰國時代看懂一本古籍,差不多需要學會並精通三十多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字。

這簡直就是逼著人在當文盲。

“希望這個時候,中原大地剩餘的諸侯國數量能夠少一些。”走在路上,姒元心情很是沉重,有些愁眉苦臉。

“這麼多種類的外語語言體系,簡直就是對非語言天才的最大折磨。”

“能夠在這種時代,外出遊歷行走的商人、門客、殺手、將軍、官員等等,全特麼是精通多國語言體系的語言大宗師。”

甚至於,有的時候,姒元都會懷疑一件事情。

在這種語言體系內部,某些詞語是表示正面含義,可能到了另外一種語言體系中,相同的詞語就成了負面含義。

“搞不好戰國時代之所以戰爭頻發,三天兩頭打架,很大可能性是因為語言交流不通而導致的。”

“我讚揚誇你一句,你卻認為是在辱罵我。”

“互相不打架才怪。”

這種猜測並不是他胡亂猜測,而是有實際例子依據的。

直到此時。

姒元依舊清清楚楚的記得。

在他一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帶著他逛街,然後在越國都城大街上,他親眼目睹了一場因語言歧義引發的兇殺慘案。

其中一個男子看了一眼另外一個男子的女伴,然後以蹩腳的越語試圖拉近雙方關係。

便張口對另外一個男子讚揚道:“你娘子滋味真棒!”

然後……一場流血慘案就發生了。

事後另外一個男子追蹤對方的同夥,準備趕盡殺絕時,才意外得知一個真相。

那就是對方語言體系中的“滋味”含義,與他自己所懂得的語言體系中的“滋味”,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含義。

對方的真實意思,其實是在讚揚誇獎女子美麗漂亮,姿色出眾。

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知道的另外一種意思。

這就是不同語言交流問題了。

“能夠在這種時代,進行官場談判、或者商業談判的人,全都是驚世大才,需要懂得的東西可太多了。”

姒元心中忍不住感慨一番。

對於未來始皇帝趙政一統中原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現在他是持雙手態度表示讚揚。

“恐怕秦始皇他自己,也是受夠了學習多國語言的痛苦了。”

暗自搖了搖頭。

姒元轉而將注意力放在生死爐上。

“現如今,生死爐內部還有許多能源儲存,可以熔鍊出一些術法或命器。”

“我現在的保命手段,還是有些單一且薄弱。”

之前生死爐缺少能源,他自然不會考慮這些東西。

可現在,暫時不缺能源使用。

“戰國時代,是劍的時代,名劍文明橫行。”

“既然無力改變時代,那就去儘量適應時代。如此,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我的武器,可選為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