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日時間,不分晝夜的連續趕路。

從趙國都城HD出發的使者團隊,終於來到魏國的都城大梁。進入使者驛館內部,趙國使者根本顧不上任何休息。

急忙向魏國遞上自己的趙國使者文書,希望能夠儘快面見魏王。

來自趙國的使者文書,被層層遞交上去。

最終呈現在魏王魏巭的面前。

……

……

魏王私人書房中。

魏巭安靜坐在書桌後方的椅子上,認真翻看趙國使者趙玉成帶來的趙國使者文書,表情平靜而鎮定。

雖然那張臉龐,看起來依舊顯得有些稚嫩。

但已經具有了寵辱不驚的過人心境氣度。

“趙國的求援,看起來很有必要啊。”

“一旦置之不理,任由其繼續發展下去,趙國很有可能會面對三方圍攻的糟糕下場,具有覆滅之危。”

“只是……若是幫助趙國,會不會引來秦國對魏國的戰爭?”

這一點,魏巭不可不防。

此時的秦國,和魏國相比較,表面上依舊是秦國看起來強大。

當年那一出《逐客令》事情和《諫逐客書》事情,接連發生之後,反而讓這中原大地上的其它各國人才,看清了秦王趙政的為人。

一個個鬱郁不得志的人才,不遠千里趕路,自發向秦國咸陽匯聚。

只為了能夠在秦國一展所學,施展心中抱負。

如此情況,也使得秦國內部的各類人才,真實數量要遠遠多於其它中原各國,有種海納百川的廣闊氣度。

而秦國境內,關中地區的都江堰和鄭國渠。

此兩大水利灌既工程的接連成功建造,更是為秦國的騰飛,插上了一雙強健有力的翅膀。

在這天災接連不斷的年代歲月中。

這種能夠保證糧食收成產量的設定,才是真正的大殺器,讓秦國根本不懼打長時間消耗戰。

就算是慢慢拖,都能用糧食將其它各國拖垮到滅國。

誰讓這個時代的自然天災,太過於頻繁。

“魏國的糧食儲備,有魏安侯當年獻上的三種優良糧食種子,以及曲轅犁等農耕工具,倒是不懼秦國的糧食消耗對拼。”

“至於軍隊士卒方面,同樣也不算弱。”

“精銳王牌的魏武卒數量,雖然不算多,可其他型別計程車卒,卻因暴漲的人口和大量增產的糧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思來想去,年輕的魏王魏巭,認為魏國和秦國之間的差距,還是在君王的層面上。

其它方面的國力戰爭配置,雙方相差不大。

“秦王趙政現如今,早已經完成自己掌權,是一個真正的君王。”

“不像寡人,現如今,空有魏國君王的名頭,卻並沒有得到實質掌權,許多命令根本就下達不出去。”

靜靜沉默了一會兒。

魏王巭收起趙國使者趙玉成帶來的趙國使者文書。

他抬起頭,凝視向站立在大殿中的內侍官,吩咐道:“宣大將軍晉文、大司空趙勇,以及五部覲見。”

“是!”內侍官躬身行禮,表情卑微。

隨即快速離開書房,前去傳達魏王命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