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誤會(第3/3頁)
章節報錯
……
……
沒過多長的時間。
呂不韋看完秦王書信,然後飲鳩自殺的訊息,就快速擴散開來。
這樣的忘恩負義之舉,頓時引發了呂不韋的門客、舍人乃至學生,甚至是許多從未謀面,但心中敬佩呂不韋的江湖人的憤慨。
“沒想到,那秦王趙政竟然是這樣的人!”
“忘恩負義,過河拆橋!”
“這些年以來,呂師為了秦國的興盛,為了秦王的上位,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可竟然換來了這樣的結果!”
“像秦王趙政這種忘恩負義之輩,指不定會對呂先生的遺體做些什麼,讓其下葬,都是在侮辱。”
“我等不妨聯手,將呂師的遺體悄悄帶走,親自為他風光大葬。”
……
很快,這樣的提議就得到許多人的認同。
他們紛紛認為,能夠忘恩負義,逼迫呂不韋自殺的秦王趙政,絕對不會對呂不韋做出什麼好事。
他們寧願揹負罵名,將其遺體盜走,暗中自發為其風光大葬。
也不願讓呂不韋的遺體落入到過河拆橋的秦王趙政手中。
“呂師府邸內部防守嚴密,想要盜取呂師的遺體,需從長計議。”
“而且事後的安全撤離路線,也需進行認真策劃,小心那秦王追兵,呂先生的遺體,絕對不容有失。”
……
不多時,眾人三言兩語,就大致敲定下相應的計劃。
隨即,有三教九流之輩,主動參與進來,讓這個竊葬規模逐漸變得越來越龐大。
暗中的計劃,開始被更加詳細而嚴密的劃分設計。
力求做到必定成功。
與此同時。
洛陽內部的秦國官吏,得到呂不韋飲鳩自殺的訊息,同樣書信一封,進行飛鴿傳書。
快速將此地發生的重要訊息傳遞迴咸陽。
……
……
當蒙恬還在迴歸咸陽的半途中時。
來自洛陽的飛鴿傳書,便已經到達了秦王趙政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