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共分為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陰蹺脈以及陽蹺脈。

其與十二正經在本質上差異明顯。

體內十二正經,可以算是連通身體五臟六腑、四肢軀幹以及頭顱等身體部件的特殊存在。

但是對於奇經八脈而言。

其既不隸屬於五臟六腑,互相之間,又無表裡配合關係。

五臟主人之一身,六腑固守五臟,經脈為臟腑之隧道,才可謂有行與體。

精與神,猶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理。

“奇經八脈的循行,錯綜糾纏於體內十二經脈之間。”

“而且與十二正經在人體多處區域,進行相互交會。因而奇經八脈具有涵蓄十二正經氣血,以及調節十二正經盛衰的作用。”

姒元仔細以神念內視自身,同時反思回顧與奇經八脈、十二正經有關的記憶資訊。

“當十二正經及五臟六腑內的生命氣血,變得格外旺盛時,奇經八脈便能自行加以蓄積。”

“而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十二正經,猶如溝渠。奇經八脈,好似湖泊。”

改換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進行理解。

那就是將生命氣血看做滔滔大河,河床河渠為十二正經。

泛起洪澇時,也就是生命氣血過度旺盛時,奇經八脈就是攔截洪澇的堤壩,緩解積蓄過量河水的水庫。

而當變得乾旱稀缺時。

猶如水庫與堤壩一樣的奇經八脈,就可以開啟積蓄在內部的生命氣血,反過來滋補恢復整條河流的水量情況。

除此之外。

奇經八脈還具有溝通十二正經之間的特殊聯絡作用。

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不同經脈,互相聯絡起來,從而達到統攝相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效果。

督脈與六陽經有聯絡,稱為“陽脈之海”。

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

而任脈則與六陰經有聯絡,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

衝脈與任、督二脈、足陽明、足少陰等正經有聯絡,是為“十二正經之海”、“血海”之稱。

其功能作用,具有涵蓄十二正經氣血的效果。

至於帶脈,則約束聯絡了縱行身體軀幹部分的諸條足經。

陰維脈與陽維脈,則分別聯絡陰經與陽經,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裡。

陰蹺脈與陽蹺脈,則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

“奇經八脈當中,除卻任脈和督脈此二脈,擁有自己的獨立腧穴之外。”

“其他六條經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二正經與任脈、督脈內部。”

“也正是因為如此,任脈和督脈這兩條奇經脈,分別起著連同外界天地二橋的效果。”

“將修行者小我自身,與外界大天地互相聯絡起來,從而借用大天地的種種力量,化為己用,滋養己身。”

姒元感知自身,認真探查。

同時仔細考慮自己該從哪一方面進行著手打通奇經八脈。

“任脈和督脈此二脈,現在是想都不用想,可以排除掉。”

“那根本不是我現在能夠接觸到的內修層次。”

“至於剩下的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以及陽蹺脈此六脈,可做起手考慮。”

他審視自身,以此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