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儒家的愚蠢(第2/2頁)
章節報錯
明知是隱患,又怎麼可能會將其留下。
“每個人,生了病,自己就會感受到不舒服的異常。”
“而以未來秦始皇的身份,他的身邊,絕對少不了醫術精湛的醫師。”
“醫師檢查,自身感受。”
“自身情況究竟如何,秦始皇必然心知肚明,絕非一無所知。頂多算是不知道自己具體什麼時候死。”
姒元暗自認真回憶,仔細思考。
正是在這樣的身體異常大前提下,秦始皇卻隨便找了一個藉口,果斷下令,將扶蘇趕出咸陽城這個秦朝權利中心。
將他發配到了最為遙遠的苦寒邊疆。
“表面上看起來,如此是為了讓蒙恬保護扶蘇,成為其助力。”
“然而實際上,以秦始皇對於權利的拿捏程度而言,只要他還活著,那就不會允許任何臣子站隊任何一個公子。”
“蒙恬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投靠最不可能繼位的扶蘇,賠上自己全家老小所有人的性命。”
那一道命令。
表面上看,是為了保護扶蘇不被暗殺,實則是將他永遠放逐邊疆,不許他迴歸咸陽。
防止他依靠母系楚國外戚勢力,竊取秦朝君王權柄。
防備楚國藉助秦朝的身體重生。
畢竟楚國與秦國聯姻數百年,楚系外戚的勢力,在秦朝內部是相當龐大,根深蒂固。
楚國被覆滅後,在秦朝身上借體重生的可能性太大。
這一點,秦始皇不得不防。
所以扶蘇就是內亂隱患。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就是指的這些秦朝內的龐大楚系外戚遺留勢力,從秦朝內部瓦解破壞。
數百年的聯姻積累,想要將其拔除,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容易。
而身懷楚國王室血統的始皇帝長子扶蘇,就是一個最好的引子。
將扶蘇永遠放逐苦寒邊疆,不許迴歸咸陽,已經是秦始皇看在他還是自己兒子的份上,內心仁慈開恩。
要不然,這樣的巨大內亂隱患,必死無疑。
秦始皇真正選擇的下一代繼承人,就是經常攜帶在身邊的十八公子胡亥。
“趙高與李斯的聯合矯詔,僅僅只是坑死了扶蘇而已。”
“真正的繼承人遺詔,他們根本不敢修改,以秦始皇的眼光與謀略,能夠讓十八公子胡亥經常跟隨在左右,就已經變相說明了選擇。”
“這件事情,幾乎世人皆知,根本矇騙不了。”
姒元自然知曉。
以秦始皇的曾經痛苦經歷來看,他幾乎不會對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投入多少感情。
不可能是因為個人喜愛,就將胡亥經常帶在身邊。
身為秦朝的第一位皇帝,身為整個中原的始皇帝,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向外傳遞著政治權利訊號。
只有政治白痴,才會認為秦始皇是喜愛胡亥,才將他帶在身邊。
在這樣的前提下,將十八公子胡亥帶在身邊,甚至是出巡的時候,也帶在身邊。
可見其有著言傳身教的意思。
秦始皇是在刻意培養這個才能出眾的兒子,教導他如何做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