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魏皇帝自登基以來,勤政已是常態。

然而冬季早朝向來艱難,京都的路面如冰,寒風刺骨,只是難為了三省六部的老邁官員,在半夜寅時便要起床,下人備好馬車跨越大半個京城,在午門等候早朝開啟。

能參加早朝的自然是京都各要處四品以上的重要官員,例如六部尚書和左右侍郎,內閣學士,督察院等,一般不外乎三四十人有餘。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負責監管六部的各科給事中,哪怕僅僅六品,也可上朝參議,且魏帝開了條例,凡是在京述職人員,若遇重大案情,可直接上朝稟報,無需任何流程。

簡單來說,能在五更天午門外站著排隊的官員,都可謂是京都內跺一跺腳就能地震的大人物且都是老相識。

除了政敵,不管平日關係好壞,一般都會午門等候時閒聊談笑,三五成群,熬一熬冬季清晨的痛苦時光。

只是今日,氣氛顯然不同。

午門外,數十名官員聳著肩,或閉目凝神,或低聲私語,氣氛頗顯凝重,無數道視線若有若無的打量著最前方站著的那道身影。

吏部天官:錢安石。

昨日國子監考核發生的慘事早就由給事中報了上去,錢如命生死未知,一時間京城上下可謂無人不知,只是今日看去,這位大魏朝的正二品大員看不出任何情緒,雙手籠袖,閉目凝神,彷彿無事發生。

看見這裡,曾經與清明候交好,甚至有意在今日為徐長樂仗義執言兩句的官員們....如禮部侍郎李司純,皆是心中一沉。

不怕老狐狸發脾氣,就怕老狐狸不吭聲,後者最難善了。

隨著午門城鼓響起,司禮監太監出現,眾官員入朝,早朝正式開啟。

朝堂之上,流程依舊,眾人稟報京都內正常流程運轉,再緊接著稟報北方邊境戰況,以及大魏附近村民妖患情況,隨後再商議出解決辦法。

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只是今日的氣氛卻有些異樣的安靜。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當人群恢復安靜,司禮監執筆太監的嗓音緩緩響起。

就在此時,從始至終一直保持沉默的錢安石緩緩從佇列走出,五體投地,寒聲道:

“請聖上為我兒主持公道。”

.....

早朝開始的快,結束的卻也快,讓人大跌眼鏡。

據說今日,吏部尚書錢安石在早朝之上聲淚俱下,控訴徐家二子徐長樂手段狠辣,傷及大兒性命,懇請皇上收回聖命,廢除徐長樂與公主魏七月的婚約。

緊接著各科給事中官員齊齊作證,並且指責那徐家二子在考核之中不擇手段,無君子之風,要驅逐其監生身份。

大勢之下,接著又有諸多官員隨之附議,一切攻勢如排山倒海般而來,結果看似已經板上釘釘。

只是接下來,事情卻頗為出人意料。

文官之中,兩三位位高權重的內閣學士竟然主動站了出來,為那徐長樂求情,且列出證據,證明徐長樂神志不清,且早有腦疾。

這個狀況顯然出乎了文武百官的預料,空氣間頓時恢復了些許沉默。

內閣學士,終究還是讀書人,平日裡向來清高,且不屑結黨營朋。

那麼這個立場,顯然代表著國子監或者白雲書院那幾位讀書人的立場。

他們要保徐長樂。

可那又是為何?

且,能一天時間蒐集出這麼多對徐長樂有利的證據,背後顯然還有未知的勢力推波助瀾。

一念至此,朝堂之上想要搭上錢安石這條大船的官員們敏銳察覺到了不對,紛紛閉口。

歷年來,朝堂之中從未有過百官為一名國子監監生爭吵的面紅耳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