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之前本因為突然退兵,而有些不滿的大臣,今日卻有些熄火了。因為最新得到情報,除了南魏北齊外,不算海外的倭寇,還有三個陸地小國,在北齊進軍大魏之時,他們三個一拍即合,結成聯盟了。眾人忽然覺得,這時候撤軍是正確的決定。

北齊大殿上,兵部尚書孫遮,正彙報著各方戰備情況,目前的齊國,確實是兵多將廣,不過人一多,內部矛盾也就多。

當時突然發兵魏國,還是因為一直以來以一品軍侯夜秦為主的主戰派,覺得時機成熟了。魏國邊疆的青月城密探一直很穩定,在副城主黃庭堅被策反後,對於攻入青月城來說,是遲早的問題。

這次武國的密探那邊得知,武國和大魏三皇子有私密的交易,會兵發魏國。給了齊國一個良好的時機。

這麼好的機會,卻因為小公主燕思敏殿下,被白白浪費了,就算是小公主,很多人都會彈劾的。夜秦第一時間就表示了自己的不服。不過卻被大元帥和一些只求世事無憂的官員給懟回去了:若是你覺得自己行,你去把馬汀給解決了?大元帥都給你當。

在吵了兩天後,就忽然傳來了,武國,胡國,還有趙國聯盟了。

其實對於武國來說,這是挺好的選擇,武國夾在四國之間,本就不易,這裡特別摸了一把老虎屁股,再不找退路,或許真的就會被滅了,所以第一時間知道三皇子沒了後,就分別派人前往兩國,在三寸不爛之舌下,兩國竟然真的選擇了同盟。原因或許也有,比如胡國常年被北齊欺負,而魏國原太子已經沒了,皇后也讓位後,趙國在大魏心中就沒那麼重視了。

齊國與大魏胡國武國想鄰,這次退兵後眾人商議,先以防守為主,再謀發展。可是這次突然進軍魏國,雖說很快退兵,也得有個交代,來暫時緩和兩國間的關係。

所以這次齊國打算派議和使者前往魏國,而這個人選地位要稍微高一些比較好。

齊國金鑾殿上,皇帝燕無雙看著下邊差點拖鞋打架的官員,捏了捏有些發疼的腦袋,遙看大魏方向,不知道遠處的那個,是不是也會經常這般頭疼。

宰相房華出列道:“我覺得四皇子殿下挺適合的,四皇子才思敏捷,在我齊國年輕人中,怕是找不出幾位有如此才情之人了,對國事也是瞭解,可以當這次的領頭之人,再輔助幾位翰林院的大學士,想來會有不錯的結果。”

吏部尚書古慶豐連忙出列道:“陛下,臣覺得三皇子比較合適,雖說四皇子才情超然,而對於魏國卻是不熟悉,若是帶頭,怕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三皇子長年在邊關,對各國風土人情,想來是眾多皇子間最瞭解的,有翰林院大學士輔助,也不需要三皇子親自遊說,只要能接住對方的出招便可。”

翰林院眾多院士附議四皇子,覺得他們和四皇子一起會更好的配合。

而幾位尚書郎中卻覺得三皇子是最合適的。

燕無雙坐在椅子上,喝著茶,就當聽戲曲了。

爭論半天,什麼結果都沒有,就散朝了。

回到養心殿,看著各部尚書呈上來的訊息,對於三國的聯盟,還是比較在意的。雖說內部聯盟不見得有多深的信任,但是還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大勢力。

用過飯,看著大大小小的奏摺時,殿外一個太監快速跑了進來,跪下道:“陛下,小公主回宮了,正在殿外。”

燕無雙抬頭,本是開心的心情,腦子又想到這次的事,決定給她一個教訓,說:“讓她在殿外跪著,什麼時候知道錯了,再起來。”

太監領命,也不敢耽誤,就匆匆出門而去。

然而,剛剛出門小會,就又回來了。燕無雙不耐的丟下奏章,問道:“又怎麼了?”

太監弱弱的答道:“小公主她,她說知道錯了。”

燕無雙頭疼,就這麼沒有底線的嗎?早知道讓她先跪著了,幹嘛說知道錯了再起來?

在他正要說話時候,門外走進三個女的,正是齊國權利最大的三個女人了。

皇帝連忙走了下來,小心翼翼的問道:“母后怎麼來了?”

小公主與皇后向他問好,他卻哼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