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太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洛陽,皇宮內。
劉宏跪坐在高臺之上,下方他的左手邊,依次分別是太尉楊賜,司徒袁隗,兩位萬石的三公。
司空和大將軍兩職尚且高懸,何進現在還只是河南尹。三公的後面是五官中郎將,中壘校尉、屯騎校尉、步兵校尉、越騎校尉等負責宿衛宮門和保護京都安全的中級武官,皆是兩千石。
九卿則站在靈帝右側的最前方,分別是太常孟有彧、光祿勳劉寬、大司農許戫、太僕鄧盛、廷尉崔烈、少府黃琬、宗正劉焉、大鴻臚曹嵩,九卿後面的則是太子少傅等兩千石文官。
如今的靈帝也只不過25歲,可長年的淫亂無度讓他看起來有點憔悴,他穩坐高臺,緩緩開口詢問:“張卿,弘農等地的盜匪可平定了嗎?”
張溫拱手說道:“陛下!如今弘農境內的盜匪皆已經平定,其中以李沐作戰最為勇猛,又以奇謀搶回陝縣,當是大功一件!”
“嗯,該如何賞賜?”
劉宏點了點頭,又問。
“可封縣尉一職!”
劉宏臉上古井無波道:“那就封他個縣尉噹噹,可有哪個縣缺少該職位嗎?”
縣尉雖然只是六百石的官,可也確實得是經過朝廷任命的,一方太守無權任命縣尉。
“陛下!我認為不妥!”
就在靈帝即將下結論的時候,站在他旁邊的張讓卻忽然出聲:“我聽說那李沐是李通之後,如今又建瞭如此大功,如果只封個縣尉,豈不是寒了天下英雄出仕之心?”
“阿父之言是也。”劉宏問:“那以阿父之見該封個什麼官職?”
“如今羌人時常犯邊,正是我大漢需要英雄之時,這李子正既是名將之後,又飽讀兵法,何不封他做個破羌校尉,讓他去宿衛邊境!”
“阿父高見!就封這李沐做個破羌校尉,諸卿以為如何?”靈帝十分認同張讓的觀點。
這李子正是誰?大家都不怎麼認識,想來並不是啥世家高門的子弟,又和他們向來無怨無仇的,何況靈帝都這麼說了,自然沒啥人出來反對,找不自在。
只有司徒袁隗陰溝溝的來了一句:“這李子正來路不明,是否為輔漢侯之後還有待考察,何況輔漢侯雖然是國爵,可傳到現在早就削了爵位,李氏家族也失了勢,並非顯貴。就算他是輔漢侯的後人如今也不過是寒門白身,家中不治經典,恐怕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只此一戰就封校尉,屬實不妥。”
所謂經典,就是書籍,它是關乎著一個人否能成為士人的命脈資源。
三國時期造紙術還不發達,書籍還都是用竹籤做成的那種一卷一卷的,大部分還都是孤本,被各大家族收錄。
這種書籍儲存比較困難,容易腐爛。被太陽曬的太過還會發黃,上面的筆記很容易就會看不清楚,所以很難世代的流傳下去。
因此就算在各個世家中,往往也都是一書難求,家族中的書籍也大都是核心子弟輪流去學習觀看,且不準擅自抄錄的,怕流傳出去,被外人學了去,影響自族的仕途。
沒有書可讀,這就是當時世家永遠是世家,平民永遠為平民,很難鹹魚翻身的關鍵所在。
寒門子弟想要當官也只能期待自己被世家高門的人看上,收為門生,才有一些機會。
袁隗本來並沒有要拿捏李慕的意思,李慕就是封了個九卿都和他八竿子打不著。
可若是宦官舉薦的,就有可能是宦官的羽翼,如此他就得表明態度了。他河北袁氏向來以黨人的領袖自居,黨人和閹黨又向來是水火不容。
這時候如果啥也不說,啥也不做,恐怕會被天下黨人給罵死。
朝中如今有四派,保皇派,宦官派,買官派,和黨人派。黨人,皆是世家出身,向來稟奉的就是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原則,李子正很可能只是透過張讓買官,可黨人還是得出手,以防萬一。
“哦?那以司徒之意,該封他何官職?”
呵呵,劉宏心裡面在冷笑,他是慌亂無度,花費奢靡了一點,可他不傻,也有自己的主見。他一直都不喜歡黨人,反而親近寒門,袁隗的態度反而堅定了他給李慕封官的心。